总第4135期
作者 |餐饮老板内参 内参君
等位1小时,翻台520%,
干蒸菜成“流量密码”?
“不加一滴水”,也能做成菜?
最近,内参君发现,在广深、江浙一带,出现了一批“干蒸菜”馆。
品类虽小,势头却极猛。大部分门店的开业时间集中在半年以内,但已经跑出了一些小连锁品牌。
比如卞太太老宁波干蒸菜,成立于去年7月份,目前已有58家门店,以浙江为原点,覆盖了安徽、江苏、福建等共6个省份;又如潘抱抱老宁波干蒸菜,在3个月内拓店20家……
在成都,也有老板入局干蒸菜,开业不久,却大有“顶流”之势。如老蔡土干蒸,1月份开始营业,2月中旬就餐仍需排队。尽管菜品平均制作时长为15分钟/锅,但周末火爆时,甚至能排到1小时。
据店员介绍,上周日,店内接待了大概有100桌。该店分为两层,算上外摆,大约有12个大桌和4个小桌,如果不考虑拼桌的情况,内参君粗略算了下,该店的翻台率达到了525%,生意相当可观。
◎摄图:内参君
当然,在当下的市场中,干蒸菜的连锁之路才刚刚开始,大部分品牌如方合記顺德干蒸菜、符阿婆老顺德干蒸菜、蒸姥姥老宁波干蒸菜等,体量仍然较小。
但在社交媒体上,干蒸菜的热度正持续攀升。灰豚数据显示,小红书中#干蒸菜#已经有累计5.5w的互动总量,近7天热度值环比增长62%。
干蒸菜,怎么就“火”起来了?
内参君认为,或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市井风装修,自带“网红”气质。
纵观市面上的干蒸菜馆,大多沿袭了2024年兴起的“地摊风”,主打一个“接地气”。如符阿婆老顺德干蒸菜、潘抱抱老宁波干蒸菜等,以水泥灰墙面为主基调,用油漆手写大字做门头,在小黑板上写菜单,“蒸师一心慌,味道要走偏”等标语也十分有趣,更不用提处处强调的“诚信经营”。而这种风格,独树一帜,不仅大幅削减了传统精装的成本,还能助力品牌以独特的视觉风格顺利出圈。
>>烹饪技艺“古法传承”,对食材要求更高。
所谓“高级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简单的烹饪方式”,干蒸菜们,也秉持了这一信条:将新鲜食材切成块,装入盘中,再放入大锅,给它们来一场“高温桑拿”。不少商家明确表示,自己“不加一滴水”“没有科技与狠活”,力求还原食物本身的味道。
这种烹饪方式,对食材新鲜度的要求俨然更高,因此,有品牌直接借鉴了自助模式,将装有食材的小盘一溜排开,食客自选、现点现蒸。
>>人均50元,凸显性价比。
在定价上,干蒸菜们也是“穷鬼友好”。餐厅以小份菜为主,荤菜单价在38元左右,同时,有不少品牌在美团、抖音等平台推出了2人餐和3-4人餐,价格更划算。根据大众点评,干蒸菜品牌们的客单,基本在50元左右。
与此同时,有餐厅直接详细地为顾客介绍了每道菜的原料价格、调料费用、人工成本以及水电房租分摊等明细,强调每道菜只赚3-5元,让消费者点餐时更加放心舒心。
>>出品简单稳定,适合加盟。
与煎炒烹炸等烹饪方法相比,蒸制过程相对简便,标准化程度更高。某品牌的加盟人员表示:“只需要按照标准流程操作,就能保证每道菜的质量稳定,对厨师技艺要求相对较低,小白也能轻松上手。”
如果说标准化出品是成为连锁品牌的基石,吸引众多加盟商投资的,还有品牌较短的回本周期。
潘抱抱干蒸菜的创始人张小姐表示:“单店投资总花费预计15万元左右,在不含租金、转让费的情况下,每天营业额能达到1w元左右,58%-62%的毛利,很快就能回本。”
地方特色菜,加速出圈
在“干蒸菜”之外,品牌大多强调“地域基因”。
目前,市场中已经走出来的品牌,有宁波干蒸菜、顺德干蒸菜、客家干蒸菜等,烹饪方式与菜单无明显差别,但各个都强调自己是“古法传承”,明里暗里表示“正宗”。
实际上,干蒸菜的走红并非偶然,这背后,离不开在地风味全国化浪潮的推波助澜。
从齐齐哈尔烤肉到海南椰子鸡,从江西小炒到云贵酸汤……代表着地域文化的在地风味,正收获更多消费者的喜爱。
《中国地方特色餐饮市场分析报告》预计2024年,我国地方特色餐饮市场规模将增长至26195亿元,年增长率约为3.8%。
“地方菜本质是差异化竞争,”某餐饮投资人分析,“干蒸菜通过强化地域基因,既降低了消费者认知门槛,又为加盟扩张提供了故事模板。”
干蒸菜,能成为下一个砂锅吗?
明档操作、烟火气足、适配性强……干蒸菜与砂锅有不少相似之处,但要想复刻砂锅的“国民级”地位,干蒸菜仍需跨过三道坎。
1、品类认知壁垒。
无论是砂锅还是更早兴起的啫啫堡,尽管其严格意义上都以“特殊器皿”取胜,但在成为“顶流”之前,都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与市场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广泛的品牌认知。
与之相比,干蒸菜目前仍集中于广深、江浙等地,菜品种类相对固定、口味也更为清淡。与此同时,“无水蒸制”的烹饪方式,对大部分消费者来说也相对陌生,更像一场“火的表演”。可以说,在品类认知上,干蒸菜仍有较长的路要走。
2、供应链“命门”。
餐企要想做成、做好连锁,出品稳定是基础,而背后的关键,就在供应链。
以陶德砂锅为例,在《红了一年,砂锅终究没有跑出头部》一文中,内参君就曾提到,该品牌除了在区域市场深耕多年,早已在品控、菜品丰富度、食材新鲜、服务体验、供应链等打造了极致,作为区域地标美食品牌,名气大作,既是成都人民家门口的食堂,又是能吸引外地游客打卡之地。
而干蒸菜较砂锅,对于供应链的要求,有过之无不及。有业内人士分享:“干蒸菜鲜货现蒸的模式,对供应链要求极高,一旦跨区域扩张,品控和成本压力会指数级上升。”
3、加盟“收割”隐忧。
如砂锅市场类似,干蒸菜同样呈现出了品牌化的发展趋势。但迅速扩张的规模与尚待开发的市场,也让部分快招公司看到了牟利机会。
一位创业者对内参君分享了自己看到的快招广告:“加盟费要6w多,营业额三个点作为管理费,调料食材全部拿货,开业前要花2-3w投流广告,更别提还有各种学习费用,一看就有快招嫌疑。”
小结
当创业者争相涌入“干蒸菜”赛道,这场地方菜的狂欢即将迎来下半场。
是成为下一个“砂锅”,还是沦为网红泡沫?答案或许藏在两个关键点:能否突破“区域口味局限”打造普适性产品,以及能否建立真正可持续的加盟生态。
至少目前来看,干蒸菜这一品类,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