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能集团资料图。图/微信公众号“国家能源集团置业公司之声”
评论员 | 廖保平
据九派新闻报道,近日,国家能源集团置业有限公司(简称“国能置业”)公布的一份高校毕业生统招拟录用名单引发关注。这份名单中,有13名硕士研究生和3名本科生,其中13名硕士研究生分别来自国内外知名院校,而3名本科生毕业院校则较为普通。部分网友就此质疑这是“萝卜招聘”,调侃“为这三碟醋包了顿饺子”。
当13名海内外名校硕士与3名普通院校本科生同列录用榜单,这场关于"饺子与醋"的戏谑背后,涌动的是公众对就业公平的焦虑、学历通胀的隐忧以及人才评价体系的迷茫。
公众质疑的核心并非学历差异本身,而是程序正义的缺席。国能置业至今未公开具体岗位的任职资格说明书,这种信息不对称放大了"萝卜招聘"的想象空间。同时说明,国企在招聘透明度上显然还有巨大改进空间。某省属国企引入盲审评分系统后,普通院校毕业生录用率提升18%,说明当简历隐去毕业院校信息时,人才评估才能回归能力本位。
国能此次招聘是因为引入盲审评分系统所致的结果,还是“萝卜招聘”所致,同样需要信息公开。如果是引入盲审评分系统所致的结果,确是一次破除学历迷信以及反人才浪费的有益之举。当岗位标准回归务实,学历军备竞赛自然失去动力。
建立阳光招聘机制更是当务之急。可参照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标准,要求国企公示招聘全流程:从岗位能力模型、笔试面试权重到评委组成结构。北京市属国企试点招聘直播后,求职者投诉量下降63%,这种透明化实践应成为行业标配。
在高校毕业生突破千万大关的今天,国能置业事件恰似一记警钟。当"硕博扫地"成为常态,当"普通院校"变成原罪,我们失去的不仅是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更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价值信念。破解这道难题,既需要企业破除学历迷思,更需要全社会重建"能力本位"的就业伦理——毕竟,健康的人才市场不应是醋与饺子的零和游戏,而该是百花齐放的满汉全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