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孙小鹏 杨晓彤 “如今,校友经济正成为各地竞争的隐形优势。”

在今年广州市两会上,广州市政协委员刘根生带来了提案《关于营造名校系产业生态圈,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建议》。他表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城市发展关键因素,发挥广州市高校科创资源优势,营造名校系产业生态圈是重要路径。

在刘根生看来,环五山创新策源区科技成果转化效能有待提升,以理工名校系校友经济为核心的产业生态圈尚未建成,广州营商环境对强化科技创新融合政策与服务支撑不足。

其中,环五山创新策源区拥有4所“双一流”大学,院士数量、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高校ESI学科数量均在全省最多,有11所科研院所及141家国家级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创新资源高度集聚。三年来,依托广州科技成果转化天河基地建立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板,通过“揭榜挂帅”等机制,注册437项科技成果,促成入驻企业新增股权和债权融资近2亿元,累计营收近4亿元。相对于广州市经济体量,策源区科技成果转化效能过低,影响力不足。

为此,刘根生建议,谋划名校系校友企业总部经济园项目,吸引校友企业入驻。如建立华工校友企业总部园区,聚焦新能源、生命健康、数字经济、科技服务等领域,攻坚人工智能、机器人等科创未来产业,促进华工系龙头企业、中型成长企业、创新型孵化企业协同创新。由名校系产业平台、政策供给、市场引导、金融支撑等综合施策,构建名校系创新生态圈。

同时,优化营商环境,营造名校系雨林式创新创业生态。提升政府服务,以耐心、亲和力、行动力培育产业生态环境,从制度设计、机制创新和生态重构上营造雨林式创新创业生态。

此外,在全国全球范围内构建名校系产业生态伙伴圈。由校友组织、园区管理机构发起,携手海内外校友会、院系、投行、全国各地政府及金融机构,以及海外校友科创资源,建立泛名校系产业合作平台,探索建立快捷融资、快捷渠道、快捷立项的创新模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