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援引美国福克斯新闻网报道,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近日表示,美国“应该对发生在阿富汗的事情、(2023年)10月7日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袭击以色列以及在乌克兰爆发的战争负责”,并称将调查阿富汗问题,并追究相关责任。报道称,赫格塞思当日向国防部工作人员发表讲话时表达了上述观点。他称,“当人们对美国实力的认知不完整时,就会出现混乱。我们的目标是重新建立这种威慑力。”
在此背景下,据美国《华盛顿邮报》日前报道,阿富汗临时政府外交部此前宣布,经过和美国政府“广泛而富有成效的谈判”,美国方面同意释放阿富汗人汗·穆罕默德以换取阿方释放被扣押的两名美国公民。据报道,两名获释的美国人分别为瑞安·科尔贝特和威廉·W·麦肯蒂三世。科尔贝特曾经是在阿富汗一个非政府组织的工作人员,于2022年被阿富汗方面拘留,麦肯蒂的具体信息和被扣押原因并未公开。两人的家人均已发表声明确认,他们已从阿富汗获释。
阿富汗(资料图)
自从美军撤离阿富汗以来,美国的阿富汗政策几乎完全失去方向。在面对塔利班这一现实统治者时,美国既无力强硬对抗,也无法彻底抛弃,而是陷入了妥协与矛盾的双重困境。这种摇摆不定的策略,不仅让美国难以在阿富汗事务中取得实质性进展,还削弱了其对盟友和敌人的威慑力。此次事件更凸显了阿富汗地缘政治的重要性。塔利班政府利用换囚事件,向美国和国际社会传递其谈判能力,同时也在向国内展现其维护国家利益的决心。
就在这时,联合国传出重磅消息,“阿富汗问题上,中美正在联合国争夺主导权。”香港《南华早报》刊文称,自去年秋季以来,中国和美国在联合国安理会的阿富汗问题上就僵持不下:中国“一反常态”,希望在相关决议发挥主导作用;而美国对此持反对立场,担忧自身影响力削弱。有分析人士担忧,这场在联合国就阿富汗政策和援助的控制权展开的“鲜为人知”的外交争端,未来将演变成为中美间“重大争吵”,并进一步加剧两国间紧张局势。
联合国安理会(资料图)
中美争论的重点在于,谁应该担任阿富汗问题的牵头人。这次中国和以往形象不一样,之前中国很少在关于别国事务的决议上发挥主导作用,不愿意干涉别国内政。比如去年安理会审议的24个针对特定国家议题中,美英各牵头了6个,法国牵头了7个。但这次在阿富汗问题上,中国不再旁观,而是积极主动出击,表示希望担任阿富汗问题执委会主席。但美国坚决不同意,于是近期中美的争端达到顶点。
别看阿富汗这个地方长期动荡,但它在地缘、资源、国际政治等领域,可都是妥妥的“风口浪尖”,谁能抢到主导权,谁就能抢到利益,从中国的角度看,阿富汗对我们很重要。首先它离中国实在是太近了,阿富汗的稳定,直接关系到中国西部的安定局势,尤其是新疆的安全。还有就是阿富汗不只是“邻居”这么简单,它还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里的一颗“金纽扣”,所有连接中亚和南亚的重要区域合作路线,几乎都绕不过这片敏感的土地。
难民(资料图)
在此背景下,需要关注的是,近期,阿富汗发生多起恐袭事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中国驻阿富汗使馆再次提醒中国公民暂勿前往阿富汗。如坚持前往,可能导致当事人面临极高安全风险,并影响获得领事协助的实效。已在当地的中国公民和在阿机构应保持高度警惕,牢固树立“公民是自身海外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意识,进一步完善住地安全防范措施;减少非必要外出,如确需出行,请务必安排持枪安保人员随卫;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或长时间逗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