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教学”试点
近日成都市教育局发布通知,首批遴选35所中小学开展“人工智能+教学”试点,聚焦人工智能与教学深度融合核心场景,探索“以智助教、以智助学、以智助育、以智助评、以智助研”的实践路径,增进教与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让教师有更多时间为学生健康成长赋能,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形成一批“可落地、真管用”的典型经验,逐步向全市中小学辐射推广。
我区成都大学附属小学成功入选成都市首批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学”试点校。
近年来,成大附小积极响应国家“人工智能+教育”的号召,率先在小学阶段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通过智能化、数字化、项目化、课题化等多维度的创新实践,成功将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打造了独具特色的智慧教育新模式,成为全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示范校之一。
01
智慧环境建设,夯实人工智能教育基础
▲ 人工智能实验室
成大附小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配备了先进的智慧课堂终端、人工智能实验室、计算机教室、科创实验室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学校现有150台智慧课堂终端、1间人工智能实验室、3间计算机教室、3间科创实验室,以及专业录播教室和校园电视台。每个班级教室均配备了交互一体机和电子班牌,为学生提供了先进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教学资源。
▲ 人工智能赋能学科教学
此外,学校还配备了10套天文望远镜,用于星空、航天系列课程的教学,并引入了醍魔豆智慧教研系统,助力教师教研评价反馈。人工智能实验室配备了讯飞AI机器人、智能平板、人工智能基础教材等设备,为学生提供了前沿的人工智能学习体验。
02
课程体系创新,构建人工智能教育生态
▲ 人工智能课堂
成大附小依据新课程标准,确立了以“国家课程”为基础,以探索技术前沿领域和生命本质思考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教育课程体系。学校通过“合学创生”为途径、“多元空间”为依托,构建了普及类、体验类、自主选修类、研究类、竞技类等多层次的人工智能课程群,助力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 科技社团与兴趣小组活动
学校还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联合开展“科教领航”项目,将人工智能教育作为课后服务的必备项目,开设了智能拼搭、3D打印机、激光切割机、无人机、开源鸿蒙等十余个人工智能先锋社团,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特别是学校打造的“开源鸿蒙课程”,融合AI技术与科幻特色,无缝衔接大学鸿蒙开发相关课程,得到了教育部的特别报道。
03
智能双师互动,创新教学模式
▲ 人工智能创新教学模式
作为中央电化教育馆领航社素质课试点校,成大附小积极整合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形成了“课程资源+双师课堂+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的智能双师互动教学模式。该模式通过AI助教、AI讲解、AI评价系统等人工智能技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反馈,提升课堂互动效果。
学校还通过中央电化教育馆的智能研修平台,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全面分析,帮助教师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教师能够根据平台生成的详细教学分析报告,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进,推动整体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
04
多方合作,推动人工智能教育常态化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专家专题讲座
成大附小与四川省科技馆、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校深度合作,推出了“科技馆进校园”“学校进科技馆”等双进互动活动,共享优质科学教育资源。
此外,学校还通过校校、家校联动,整合成都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资源,联合举办“数字赋能新时代教师核心素养提升的机遇与挑战”学术交流会,推动教师数字化素养的提升。
05
成果显著,人工智能教育硕果累累
▲ “科幻+人工智能”活动
在人工智能教育的推动下,成大附小的师生在各类科创竞赛中屡获佳绩。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中央电化教育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实验校”等荣誉称号。学生在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挑战赛、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等赛事中表现优异,取得了多项国家级奖项。
主编:白龙祥
副主编:邓晴凤
责任编辑:李娜 邓爽
编辑:杨雪霜 席瑶
来源:龙泉驿教育
资料提供:成大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