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陈赓率领386旅进入太岳区,进行抗日斗争。一次战斗中,他命令战士深挖战壕,抵御日军进攻。

战壕是当时最普遍的战斗工事,战斗打响后,士兵会躲进战壕,举枪射击。



按理说,战壕挖1米就可以了,足够抵御敌人进攻。八路军战士挖到这个深度后停止作业,上报陈赓:“报告首长,战壕已经挖好。”

不料,陈赓摇了摇头,说:“继续挖,挖到2米深。”

听到这个命令,现场的士兵全都懵了。要知道,2米深的战壕虽然有利防御,却无法反击。这相当于“伤敌八千,自损一万”,弊大于利。

许多士兵不同意陈赓的想法,说什么也不挖了。见此,陈赓站出来承担责任,说不管出了什么事都由他负责。在他苦口婆心劝说下,战士们终于同意继续挖战壕。他们一边挖,一边说:

“首长真是个怪人,哪有2米深的战壕!这跳进去就出不来了。”

就当陈赓看着自己的杰作哈哈大笑时,警卫员突然跑到面前:

“首长,师长来电话了。”

“肯定是有人打小报告!”



陈赓一边说一边跑,回到指挥部。刚接起电话,话筒里就传来刘伯承的声音:

“为什么挖2米深的战壕?你根本就不懂战术!”

“师长,您消消气。这2米深的战壕正是我的战术!”

接着,陈赓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把战壕挖到2米深后,他会让战士们站在特制的凳子上战斗。这样一来,既能保证常规战斗,又能增加防御能力。如果敌人攻入战壕,就会掉进2米深的沟里,毫无还手之力。

听完陈赓的分析,刘伯承非常开心,夸他是个人才。得到刘伯承的支持后,陈赓信心十足,决心用“定制战壕”击败敌人。

在一个晴空万里的上午,战斗打响了。八路军战士钻进2米深的战壕,站在特制的凳子上,举枪攻击。

“啪!啪!”正义的子弹击穿日本侵略者的身体,把他们邪恶的灵魂永远留在中华大地。



几阵交锋过后,日军指挥官抽出军刀,下令全军冲锋。几十名日军端着步枪冲向八路军阵地,掉进2米深的战壕里,发出惨叫。他们有的扭到了脚,有的摔伤了腿,彻底失去战斗能力。

“小鬼子,哪里跑!”

早已等待多时的八路军战士抽出砍刀,向这群魔鬼的头上砍去。

冲锋后响起,八路军战士从战壕里钻出,向日军发起反击。鲜血染红大地,英灵永垂不朽。

此战过后,战士们再也没人质疑陈赓的想法。一提到2米深的战壕,大家都会说:“首长真有头脑。” 陈赓合理运用战壕,击败敌人,无愧一代名将。

由于头脑灵活,思维开阔,陈赓一次又一次智取敌人,立下战功。

1955年,陈赓被授予大将军衔,实至名归。

最后,用陈赓的诗词《试作囚》结束文章:



“沙场驱驰南北游,横枪跃马几春秋。为扫人间忧患事,小住南牢试作囚。”

谨以此文,向陈赓大将致敬。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