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清明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它最初是一个重要的节气,标志着春耕春种的开始,后来与寒食节等习俗融合,成为了我国的祭祀大节,而扫墓祭祖是其最重要的习俗之一,所以每当清明节前后,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墓地,清扫墓冢,献上鲜花、果品等祭品,寄托对先人的哀思和怀念之情。

老话说:“双春闰月不上坟”,今年双春闰月,清明可以上坟吗?建议早了解。



在具体说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说下为什么会有闰月的情况出现?

我国实行的是阴阳双历,其中公历(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基础制定的历法,一年大约为 365.2422 天。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其历月以朔望月为基础,平均长度为 29.5306 天,一年通常有 354 天或 355 天,比阳历的一年要短约 11 天。



如果不加以调整,经过若干年之后,农历的季节就会与实际的季节相差很大,比如可能会出现本该是春天的月份却处于寒冷的冬季等情况。所以就有了“19 年 7 闰”的置闰方法,即在19个农历年中设置7个闰月。这样,19 个农历年的总天数与19个回归年的总天数就大致相等,从而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了农历与阳历季节的相对一致性。

我国的二十四节气由12个节气和12和中气组成,其中月初的称节气,月中的称中气,具体哪个月设置为闰月,则根据 “无中气置闰” 的原则来确定,即哪个月没有中气就把这个月设置为闰月的前一个月的闰月。



像今年7 月 23 日至 8 月 22 日这一个月里只有节气立秋,没有中气处暑,处暑跑到农历七月初一了,因此这个没有中气的月就定为闰月,跟在农历六月后面,所以叫闰六月。

一年本来是12个农历月,现在多出来一个月,就变成了13个农历月,节气也就从24个变成了25个,因为立春是24节气之首,所以就在一年中增加了这个节气,因此也成为了“双春”年。



“双春闰月不上坟”,今年双春闰月,清明可以上坟吗?

我国传统哲学重视阴阳学说,古人认为闰月是阴阳历法错位的结果,会引发天地间阴阳失衡,气场不稳定。清明节本就承担着与祖先灵魂沟通、表达后人孝道的重要使命,在闰月这个阴阳平衡本就脆弱的时候进行上坟祭祀,人们担忧会进一步打破阴阳平衡,引致厄运。



其实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根据的,闰月是为协调农历和公历的时间差异而设置的,是一种正常的历法现象,与祸福等超自然现象无关。上坟是表达对祖先的缅怀和敬意的方式,不会因为在闰月清明进行就真的带来灾祸。

而且双春闰月清明不上坟产生的原因是因为古代以农耕为主,农事依赖天时。双春闰月使节气与农事安排产生变化,人们为不耽误农时,保障农作物生长收获,会选择避开在双春闰月年份去上坟,久而久之演变成了这一说法。



所以今年清明时节,大家可以放心的上坟扫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