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一个星期,马上就迎来三月,恰逢每年的金三银四,都是地产人跳槽的黄金周期。

然而,当下地产岗位“僧多粥少”,这些年好的地产岗位已经是越来越少了。

诚然,跳槽成功固然可喜,跳得好可以鱼跃龙门,但也并非人人都会有选择余地,尤其是对于35岁+的地产人,要想跳槽找到一份好工作更是难上加难。

都说35岁是一个坎,对地产从业者更为残酷,好的呢,早就成为管理层,成为行业中的凤毛麟角,但大部分都是因为年龄的问题,沦为裁员的大众榜单。

而让人辛酸的是,从地产行业离开,这些35+的地产人想要重头开始也并非易事。

那么,35岁的地产人已经没人要了?这可能说得有点绝对。可以发现,在后地产发展时代,这几年可以发现35+的地产人也开始有一些选择的余地。

最近一段时间,明源君和一些地产同行进行深访,发现35+的地产人也并非只能离开行业,他们中间也有人找到了新的发展思路。


35+的地产人
岁月沉淀下更适合成为产品专家

要说35+的地产人哪些职位还有生存空间,客研肯定算的上一个。

在业内,有人说过这个岗位其实是越老越吃香。在明源君认识的地产人里,有很多客研其实都是35+,其中包括一个不久前找到新工作的朋友,大智。

曾经的他也是某头部房企的客研人,前两年由于地产拿地低迷,公司业绩下滑,因此他也遭遇被裁的下场。

听大智说,当听到要被优化时,它的心里也是非常慌张,毕竟35+的年龄,在市场基本也没什么竞争力,并且如果要转行也非常困难,甚至自己也一度以为要离开地产圈子。

不过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离职的三个月时间里,很多猎头给他打了电话,原以为的高龄却没有成为面试的障碍,最后还面了差不多5家房企客研岗位,这个结果确实让自己分属意外。

他告诉我们,当下很多公司招客研对年龄有在逐步放宽,有些公司甚至愿意招40岁的客研人。

这些招客研的公司大部分为央国企或城投,属于行业近期拿地常客,需要客研做好投前分析和定位,但他们的客研成立时间晚,需要更有经验的人去给他们做好判断,尤其是工作5-10年以上的老手更受青睐。

另外,大智还透露,当下的客研已经跳脱原有纯做投资研判角色,只会数据分析,他正逐步转向做产品专家的角色。

因此有过生活阅历的熟手在做产品会更有体会,因为他们需切身经历过不同周期下的市场轮动,依赖于过往的经验和沉淀,这样才好对未来的市场做好评判。

这让明源君不由想起吴昊老师曾经说过,35岁以上的地产人更适合做客研。

因为大部分35+的人已经历过2-3段不同的家庭周期,再做客研对产品的了解会更为深刻,更能做出匹配客户需求的产品策划,传递的产品价值会更符合客户场景需求。了解AI智能工牌pro,读懂客户,加速转化

就像越秀,万科一样,客研已经归划到产品策划部,其目的就是想让客研逐步转向做产品经理人角色。

将来的地产客研,年龄已经不是一种掣肘,它更需要的是一种岁月沉淀下的大智慧。


跳脱传统业务
35+地产人转战轻资产赛道

这几年,随着房地产行业从传统的开发模式向运营和服务一体化转型,许多房企开始布局轻资产业务,像华润,龙湖,绿城等龙头房企,都在关注代建、物业管理、商业运营等。

与地产其他赛道不同,轻资产运营更注重专业能力和经验积累,中年地产人在轻资产业务中可以凭借丰富的经验获得更多的职业机会,而不用担心因年龄被限制发展。

在某龙头房企担任供应链总的陈叔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2023年,面临公司的架构重组改革,陈叔所在的城市公司即将被优化解散,而他也面临下岗的危机,当时的陈叔年龄已经是39岁,在公司工作已有10余年,是一个部门总监,此次的大动荡可谓让这位企业老员工压力山大。

不过,幸运的是,恰逢公司当时正在大力发展代建业务,亟需人员补充,陈叔由于内部推荐,顺理成章地他完成了职业转型。戳这里,轻松管好工程质量

在新部门里,他发现上至领导下至同事,大部分都是地产的老人,工作经验最低都有5年。

按照陈叔的话讲,他们这些大龄地产人,从事轻资产业务,有两点是非常有优势的:

一是轻资产模式的核心在于运营和管理能力,而非资金投入。这些中年地产人虽说来自不同专业,但也在行业内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管理、运营管理、品牌建设等经验,而对于一个新兴的业务来讲,地产经验其实会比专业经验更重要,因此转型顺利成章。

二是轻资产业务具有抗周期性,更强调的是长周期的发展及职业稳定性。35+的地产人经历过行业动荡后,其实在岗位的稳定性更高,更能沉得住气,而大部分的年轻地产人不太愿意去做“拓荒牛”的角色,更偏向于做传统地产开发,因此他们的优势自然凸显。

对一个行业来说,专业是我们从事岗位的武器,但经验和阅历是我们做事的底气,凭借丰富的行业经验、专业能力以及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力,中年地产人不仅能实现职业转型,还能在新的业务领域中发挥更大的价值。



褪去高颜值的皮囊
35+的销售卖房更具大智慧

在很多人的眼中,销售大多都是肤白貌美,气宇轩昂的大帅哥大美女,这些年轻高颜值的置业顾问一直都是案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而当下,随着地产逐步走向改善品质时代,案场对销售的要求越来越高,年龄与颜值也不再成为销售唯一衡量的标准,一些成熟,有智慧的销售也逐步受房企青睐。

小青是明源君多年以前认识的一位地产老销售,前几年由于结婚生娃,短暂地离开了地产行业,不过现在她重新回来了职场,这几年摇身一变,已经成为深圳某著名豪宅楼盘的金牌销售。

谈起这份工作,小青露出一脸微笑,她表示,原以为35+是职业的分水岭,但没想到是职业发展的新启程。

她说虽然自己是一位家庭妇女,但也恰好是这样一个身份,让她在做豪宅销售时和客户有更多的话题可聊。

因为来买他们项目的豪宅销售,大部分都是有了一定阅历的中年人,这使得她们更懂得如何与购房者沟通,特别是与购房者的太太建立共同语言,聊孩子、生活等话题,从而更容易打动购房者。

相比于年轻的女孩,她更容易获得这些富太们的信任感,她也懂得如何给她们提供情绪价值。

除此以外,她也说其实做豪宅销售压力是非常大的,不像高流量盘,豪宅一个月可能才成交2-3套,所以她更需要有更沉着的心态,而作为历经过行业高峰低谷的职业销售,35+的她更能沉得住气,懂得在时间中经营客户,做好耐心营销。

冯仑之前有说过,在招聘售楼人员时,特别强调招聘35-45岁之间的已婚女士,认为她们在销售豪宅时更具优势。这是因为成熟的中年女性通常有更多的家庭责任和经验,能够更好地理解购房者的需求。销冠都在用的盘客神器,点击了解AI智能工牌PRO

包括像之前某头部房企的营销经理也说过,年龄也并非是做豪宅销售硬性评判条件,相比之下,成熟的销售的抗压能力比年轻的销售更稳定,更能传递豪宅价值的内涵,他们的销售其实是更具智慧的。


35+的地产工程人
职业更具宽度和高度

根据此前某机构一项调查,地产工程管理岗位中35岁+的年龄占比已经达到了60%以上,已经成为了行业罕见的“老龄化”岗位。

而这些做工程管理出生的地产人,在日后上升的通道也比其他岗位更有优势。

之前某机构对地产高层做过统计,约60%以上的中高层都是35+,尤其是城市总、区域总、项目总等职位,这些高管的履历背景中,大部分曾经做过地产工程或运营管理角色。

可以说,工程管理对地产人的年龄限制正在逐步弱化。

土木工程专业出生的大龙,现在正在某头部房企担任项目总,他为我们说出了答案。

据大龙说道,一毕业他就进去了现在这家公司,一做就是做了10几年,他和我们透露,现在公司35+的工程管理人其实并不少见。

在他看来,工程管理本身就是对专业和经验要求更高的岗位,其他岗位可能会看重你是否能够卷,能否加班,但工程管理更关注的是你是否有扎实专业技能,有没有获得哪些职称证书,它是一个能力大于年龄的岗位。

大龙还说,其实做过工程管理的人在地产转岗灵活度很高,因为这个岗位需要高效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同时,需要善于与不同背景的团队成员合作,提升团队整体效率,因此也有人说工程管理其实就是日后项目总的储备军。

哪怕日后没有成为项目总或中高层,工程人其实也可以转岗去做运营,或者做代建,城市更新,公建等项目的工程管理角色。

对地产工程人而言,年轻化趋势已经逐步降低,尤其是随着近几年随着地产行业的低迷,很多高校也正逐步减少或取消土木工程专业,很多年轻人也不愿意触碰这个岗位。

可以说,当下的地产是复杂的,但无论是房地产市场处于上升期还是调整期,工程管理都是项目推进的核心环节,中年工程管理人员凭借丰富的经验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

结语:

当下,地产行业人才供大于求是事实,特别经过这一轮洗牌,行业尽管在缩编,但同时也在对人才的筛选更为严苛。对行业来说,年龄不再是唯一衡量的标准,对中年地产人而言,与其把更多时间耗费在年龄焦虑,倒不如做好更多专业以外的积累。中年地产人的经验,阅历甚至是心态已经成为当下地产长周期发展不可或缺的财富,也让未来的他们找到更多的新出路。

三十五而已,也希望每一位地产人能迈过这个职业之坎,找到职业的新轨迹。

点击下图,了解详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