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一位女士发布视频称,其母在2月13日乘坐飞机的途中突发意外离世,希望寻找同航班乘客还原事发情况。这位女士称:事发后,航空公司那边回应客舱内没有视频监控,作为子女,她实在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这位病人今年61岁了,有高血压,但近2年没有严重疾病,平时还爱跳广场舞。看来平时的健康状况还算可以。这种情况下突然失去生命,作为女儿确实很难接受。
而航空公司称:病人在上飞机前曾去卫生间呕吐过一次,飞行过程中空乘人员有3次询问其身体情况,都没有发现异样,第4次询问时发现母亲昏迷,那时候距离降落还有约半小时。事情发生后,乘务组广播寻找医生,不幸的是客舱乘客中并没有医务人员。但航空公司并没有延误救治,在寻找医生的同时,按程序为旅客吸氧并实施心肺复苏。
飞机于11分钟后落地,地面急救人员上机接替乘务组进行急救处置。15分钟后,急救人员用担架将该乘客抬下飞机,送往医院救治。病人的女儿表示,母亲停止心跳后被送往医院抢救了1小时左右,参与抢救的医生说:老人送到医院时已没有脉搏和心跳了,院方给出的死亡原因是非正常死亡,猝死。
整个事件大体如此,如果这个事件中每个人说的都是实情,张医生个人认为,相关人员在处理过程中,还是比较专业的,至于其中的争议,张医生不做任何的判断,咱们今天就聊其中一个让人感到困惑的地方,这位老人虽然患有高血压,但平时身体还可以,为何会突然之间就失去了生命?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朋友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猝死”?弄清楚这个诊断,咱们的答案也就八九不离十了。
所谓的猝死是指平素身体健康或看似健康的人,在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突然发生引发的意外死亡。单看定义,朋友们的疑惑可能还有不少,除了定义外,我们还需要了解这个诊断的核心特征,主要有3点:
- 突发性:死亡发生急骤,从发病到死亡的时间极短。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发病后6小时内死亡,但临床研究多采用1小时内的时间标准,尤其是心源性猝死。事件中的老人,从发病到医生宣布死亡,时间并不长,也是符合这个诊断的时间要求的。
- 不可预测性:这类病人,通常无显著先兆,或仅有轻微症状,如胸闷、头晕等,非常容易被忽视。其实这个事件中的老人在发病前还是有一点症状的,她的那次呕吐,可能就是一个先兆,让人感到遗憾的是,包括老人在内的所有人,都没有把这个先兆当回事。
- 自然疾病导致:这需要排除外伤、中毒、窒息等外部因素,根源为潜在疾病的突然恶化。也就是说,病人并不是没有问题,只是问题表现出的症状并不严重,所以,在平日里没有引发相应的关注。
之前,张医生也和朋友们分享过一个猝死的案例,主角是一位40多岁的年轻干部,平日里喜欢打篮球,发病前半年突然变得怕冷,可惜没人注意到这个问题,最终,因为猝死失去了生命。回顾病史的时候,医生们才发现,他的心脏应该早就有问题,只不过因为年轻,没有表现出经典的症状,而延误了救治的最佳时机。
聊到这里,有一个问题不知道朋友们想过没有,猝死其实是一个结果,而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才是最为重要的,如果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能结果会完全不同。猝死按病因可分为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两大类,前者大约占到了79%~80%,后者大约占20%~30%。
导致心源性猝死的主要病因有4大类:第一类是冠心病,约占38%~80%,急性冠脉综合征是首要原因,常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引发心肌缺血,导致恶性心律失常。在中老年人群中,75%的心源性猝死与冠心病相关。
聊到这里,有一个知识点需要和朋友们科普一下,所谓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一组由冠状动脉血流急性受阻引发的临床综合征,以心肌缺血或坏死为特征,属于冠心病的急性表现形式。其核心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继发血栓形成,导致血管部分或完全闭塞。最典型的疾病就是心肌梗死。
第二类是各种心肌病:包括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多见于青壮年。第三类是离子通道疾病,常与遗传相关,可无结构性心脏异常。第四类是其他心脏疾病,包括心肌炎、心脏瓣膜病、主动脉夹层等。
在人的一生中,有两个阶段最容易发生心源性猝死,第一个阶段为出生后6个月内,被称为婴儿猝死综合征,第二个阶段为45~75岁,与冠心病高发年龄一致。另外,心源性猝死,男性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大约为5:1。
再来看一看非心源性猝死,主要病因有5大类,第一类是呼吸系统疾病,占25%~30%,常见的疾病有肺栓塞、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第二类是脑血管疾病,常见的有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第三类是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的是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消化道大出血。第四类是代谢与电解质紊乱,包括严重低钾血症、高钾血症和酸中毒。第5类是其他疾病,包括药物过敏反应、剧烈运动诱发横纹肌溶解等。
聊到这里,第二个问题就出现了,猝死在人群中的发病率有多少,抢救成功率高不高,诱发因素有哪些?统计数据表明,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人数约55万,平均每分钟1例,抢救成功率不足1%。美国数据显示,院外心脏骤停存活率仅10.6%,男性发病率更高。
常见的诱因有:剧烈运动、情绪激动、寒冷刺激、长期熬夜、过度劳累、吸烟、酗酒、高盐高脂饮食、三高和家族中有猝死病史。前面咱们聊到的那位老人,就有高血压病史,也是猝死的一个高危因素。还记得张医生反复和朋友们说过,高血压是导致全球死亡率最高的单一因素,没有之一。由此可见,老人之所以发病,是因为身体内的潜在危险因素突然恶化导致的。至于航空公司有没有责任的问题,由于信息有限,咱们不做过多评价。
总的来说,猝死是自然疾病引发的急速死亡,心源性病因占主导,冠心病是最常见元凶。聊到这里,好像还有个问题咱们没有讲解,猝死这种疾病该如何预防,发生时,我们该如何施展救治呢?由于时间关系,今天就不在这里赘述了,咱们留到以后的作品中和朋友们分享。
今天的内容就聊到这里,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关注我,我会带您了解咱们国内最前沿的医学知识,我是张医生,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