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赖志凯

“现场图像扫描标准很严格,图像采集车距离障碍物既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还不能开得太快,我们要时刻把握。”上午8时,一辆图像采集车正以低于每小时10公里的速度,缓缓行驶在首钢矿业公司水厂铁矿印子峪采场上,驾驶员眼睛专注地盯着周围环境,方向盘在他手中轻微转动。

这名驾驶员是周俊龙,如今他是水厂铁矿汽运作业区运转丁班无人驾驶矿车负责运维的现场队长,他正在进行地图信息采集工作,为无人驾驶矿车提供精准定位、路径规划、安全感知等参考界限,每天都要采集一次。

“担任现场队长,对我来说是全新的挑战,但作为一名‘90后’,我很愿意接受这样的新鲜事物,特别是从事无人驾驶矿车运维,我觉得很酷!”周俊龙告诉记者。

2024年11月,水厂铁矿投运10台无人驾驶矿车,使建材产线原料运输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低碳化,节约人力投入近50%。为保证无人驾驶矿车稳顺运行,每班需要配置调度员、集控工、现场队长和接管员各一人。

就在几个月前,周俊龙还是一名矿车司机。从矿车司机到现场队长,像他这样转岗的有18人。

8时30分,无人驾驶矿车仿佛等待受阅的士兵,集中停放在停车场,接受班检。

现场接管员白银生像往常一样,绕着无人驾驶矿车详细检查。确认安全附属设施完好后,检查设备各部连接正常,他用抹布仔细擦拭摄像头、雷达,确保矿车信息传达顺畅。“检查必须要全面而且精细,不能放过每一个细节。”他说。

白银生1996年参加工作至今,一直是一名矿车司机。近30年的司机生涯,让他早已习惯了每天的驾驶工作。2024年9月,白银生接到了转岗成为无人驾驶矿车现场接管员的通知。

“原以为退休前我要一直和方向盘打交道了。真没想到,到了快50岁的年纪,我还能转岗成为一名无人驾驶接管员。工作更安全,也更轻松了,这是企业数字化转型带给我们一线职工的福利。”说起这话,白银生抑制不住地嘴角上扬。

而他很快就适应了新工作,每天逐台对无人驾驶矿车进行班检,给矿车充电,并在调度员远程无法操控的极特殊情况下对矿车进行现场接管。

整个上午,在大家的通力配合下,无人驾驶矿车稳顺运行,忙中有序,将一车车物料运送到产线入料口。

随后,记者来到水厂铁矿生产指挥中心。在二楼集控室,一排摆放整齐的电脑映入记者眼帘。

正前方的职工名叫王新兵,他是运转丁班集控工。王新兵2010年大学毕业后进入水厂铁矿汽运作业区,从事矿车司机岗位,一干就是14年。2024年,王新兵同样转岗成了一名运维人员。

“在矿车司机的岗位上,我是一名‘老兵’。但在集控工的岗位上,我是一名‘新兵’。为了适应新的岗位,我和同事们都在努力学习。”王新兵说。

为保证无人驾驶矿车投运后快速提效,在水厂铁矿的安排下,王新兵和同事们曾一起前往山东邹城凫山铁矿,学习无人驾驶集控工作。

“经过8天学习,我们对集控操作越来越熟练。再加上两个月的岗位练兵,现在的我们已经能够熟练操作了。”王新兵说。

集控室的工作氛围浓厚,工作人员都在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脑屏幕,桌子上的对讲机不时传来生产现场的喊话声。

距离王新兵两米远的一旁,有一个酷似游戏设施的驾驶位,用于无人驾驶矿车出现问题时远程接管。这里刹车、油门、挡位、方向盘一应俱全,三台显示器将两公里以外的矿车运行情况360度呈现出来。

“俊广,接一下4号车,倒车进入装载位。”王新兵说。

“马上接管。”正在录入数据的调度员刘俊广立即回答。

刘俊广先是找到并选择需要接管的矿车,踩刹车、挂挡、松开刹车,倒车摄像头将实时画面放映到电脑屏幕上,矿车缓慢向后移动,踩刹车、解除接管,一套动作行云流水,用时十几秒。

“无人驾驶矿车刚投入运行的那段时间,每天需要接管几十次,非常影响工作效率。对此,公司组织开展课题攻关,陆续解决了翻卸口溜车、定位故障、装点障碍物停机等问题,现在,我们每天接管次数已经大幅减少,工作效率上来了,我们也没那么忙碌了。”刘俊广说。

当记者问及刘俊广转岗后的感触,他说:“不管在什么岗位,变的是工作,不变的是态度。熟练操作永远不是终点,能够从容应对突发情况才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在企业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越来越多像他们一样的一线职工,主动拥抱并适应着岗位的新变化……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