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文磊、徐鹤群
农村居民饮水安全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乡村全面振兴推进大局。记者日前从浙江省水利厅了解到,浙江省单村水站改造提升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2024年底,累计完工水站8017座,完工率达90.8%。
单村水站指的是偏远村庄农村居民饮水的小型水厂。浙江七山一水二分田,受地形条件等限制,部分群众散居在海拔较高或较为偏远的山区,城市、乡镇水厂不能完全覆盖,需要单村水站保障供水。2023年,浙江省启动单村水站改造提升三年行动,涉及全省63个县(市、区)的8828座单村水站,受益人口达242万。
“8828座单村水站中,既有针对存量的升级改造,也有针对增量的新建替代。”浙江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比如,通过采取加强溪沟水源多源联供、改造净水消毒设施设备等措施,新建改建一批;对已达标的水站旨在巩固提升,加强标准化管理和水质监测,保障取水、制水、蓄水、输水等环节良性运行。此外,随着城镇水厂管网进一步延伸,农村居民可以喝上城镇供水,这种方式也能覆盖或替代一批单村水站。
点多、面广、量大,农村供水工程如何开展长效管护,一直是痛点、难点。对此,浙江采取的办法是深化“县级统管”机制,贯通“浙水好喝”与“浙里办”、监督热线等投诉平台,构建农村供水2小时服务圈。以先行试点县遂昌为例,当地坚持县级统管、属地协同,该县水务投资有限公司承担“大管家”角色,负责全县农村供水运行管护;各地乡镇(街道)、村做好水源地巡查、水费收缴、水事纠纷调解等工作。此外,遂昌还成立专职统管、技术人才和村级协管三支队伍,从水站日常管理到解决“疑难杂症”,都能找到负责人。记者了解到,为提高建管水平,2024年,浙江省在遂昌试点基础上遴选了松阳县、上虞区等6个县(市、区)为第二批试点,在强化要素保障、健全管理机制等方面先行先试,形成了一批先进典型。
以深化改革作为推动单村水站改造提升的重要抓手,过去一年,各地各领域涌现出一批创新做法。比如,缙云县创新探索“取水贷+项目贷”模式,成功为当地农村饮用水建设奠定坚实的资金基础;嵊州、景宁等地创新建设小微型水站,保障人口较少、水源分散的偏远居住点用水安全;衢州市则打造农村供水问题处置应急联动“110”,建立“回访+通报+问责”体系,提升服务水平。
“单村水站改造提升工作,已被列为浙江省水利厅着力打好的六场硬仗之一,该工作也被列入浙江省政府民生实事。”浙江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表示,2025年会努力确保8828座单村水站改造提升任务全面完成,同步健全管护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