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当檐角冰棱正悄然化作垂露,遥望青龙七宿即将在东方天际舒展鳞甲,2025年的二月二“龙抬头”就要到了,作为中国传统民俗节日,其历史源远流长,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明代《帝京景物略》记载:"二月二日曰龙抬头,食黍面,煎油饼,熏床炕,谓之引龙回",“龙抬头”这个民俗节日不仅象征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更寄托着人们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憧憬。
“龙抬头”这一天,民间有着丰富多样的习俗,其中准备 “龙食” 和做 “吉事” 便是重头戏,提前为大家介绍一下相关的民俗,祈福好运的到来。
记得吃5样“龙食”
猪头肉-龙头
《齐民要术》载"社日以猪耳祭勾芒 ",猪首作为沟通天地的媒介,自商周时期便是春社祭品。其浑圆饱满的形态,暗合"苍龙昂首"的圆满意象,每到二月二,大街小巷的熟食店里,猪头肉总是供不应求,寓意吃“龙头”,那色泽红润、肥而不腻的猪头肉,切片后码放在盘中,再浇上特制的卤汁,入口软糯,香气四溢,仿佛将一整年的福气都吃进了肚里。
饺子-龙耳
饺子,在龙抬头这一天被赋予了新的寓意 —— 龙耳。“好吃不过饺子”,这句俗语足以证明饺子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饺子的形状酷似耳朵,人们相信在龙抬头这天吃饺子,就如同给龙安上了耳朵,能够让龙更加敏锐地听到人间的祈愿,从而带来好运和福气。无论是猪肉大葱馅的经典搭配,还是各种创意馅料的新奇组合,每一口饺子都包满了家的温暖和对未来的期许。
龙须面-龙须
龙须面,细如发丝,根根分明,恰似传说中龙的胡须,因而得名。永乐年间御膳房掌案突发奇想,将面条抻得细若游丝供奉真武大帝,竟得明成祖赐名"龙须"。在龙抬头这天吃龙须面,寓意着人们能够像龙须一样,顺顺利利,长长久久。煮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龙须面,面汤清澈见底,面条爽滑劲道。
煎饼-龙鳞
洛阳古墓出土的唐代炊具中残留着胡麻煎饼的碳化物,印证着武则天"赐饼代龙鳞"的典故。将面糊在鏊子上旋出同心圆纹路,焦香酥脆处恍见龙甲反光,佐以秘制八宝酱,正是唤醒青龙的晨钟。
菜角-龙胆
龙抬头这天北方很多地方会炸菜角,称之为咬“龙胆”,老辈人说菜角代表着“龙胆”,吃了菜角新的一年就会胆色过人,一往无前,北宋吕原明《岁时杂记》载"以油煎裹菜谓之咬春雷",滚油激发的"滋啦"声响彻灶台,犹如惊蛰初雷唤醒蛰龙。
记得做2 样吉事
吸龙气
传说在龙抬头这天,龙会从沉睡中苏醒,腾云驾雾,遨游天际。此时,东方的天空中充满了龙的祥瑞之气,人们通过吸龙气,能够沾染龙的福气,为自己和家人带来好运和健康。可以效仿《庄子·逍遥游》中"御六气之辩"的古老呼吸法。当启明星沉入地平线的刹那深深吐纳,让沾染着草木萌蘖之气的初阳注入肺腑。
剃龙头
“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东京梦华录》记载的"交子理发"习俗, 剃龙头,又称 “剪龙头”,是龙抬头这天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习俗之一。在古代,人们认为头发是人体的精华所在,蕴含着人的精气神。而在龙抬头这天剃头,有着 “鸿运当头” 的美好寓意,能够保佑孩子健康成长,出人头地;对于成年人来说,则意味着辞旧迎新,在新的一年里事业顺利,鸿运高照。
——老井说——
二月二龙抬头,一起准备好 5 样龙食,做好 2 样吉事,感受传统民俗的魅力,迎接新一年的好运和福气。在此后的日子里,都能如巨龙般腾飞,开启幸福美好的新篇章!
我是市井觅食记,与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旧,兴致盎然!每日更新美食菜谱,分享市井见闻,关注我,享受舒适生活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