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人养老保险问题,随着自媒体的推波助澜,在网上发酵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是貌似一直没看到官方的正式回应。但是现在,好像出现转机了

最近在观察者网的一次经济对话中,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提了一个观点,他认为趁着Z府打算增加赤字和支出的机会,应该好好改进一下咱的社会福利体系。他提到,虽然这些年农业税取消了,农民也有了医保和一点养老金,但相较于全国经济水平和个人收入的增长速度,低收入群体,尤其是农村的老,在社保方面还是跟不上中国的经济发展


根据陆挺的说法,中国的养老体系就像金字塔一样分层明显。最上面那7%的人群平均每个月能拿6000多块的养老金;中间38%的企业退休职工平均每月有2000多块;而剩下的55%,主要是1.71亿的农村老人,他们每个月只能拿到223块钱左右。

陆挺强调说,特别是对于那些农村老人而言,他们的收入实在不高,消费能力也很有限。而且,他们还是中国3亿农民工的父母,这意味着很多农民工背负着沉重的养老负担。如果现在不着手改革养老体系,将来这些问题只会更加严重。


所以,为啥大家都不愿意花钱呢?因为大部分人都在担心未来的生活保障问题。特别是农民工群体,很多人担心自己退休后只有200多块的养老金,这样的情况下,谁还敢大手大脚地花钱呢?于是,大家都在拼命存钱以防万一。

很显然,专家的言外之意就是,由于农村的养老保险问题,导致了中国老百姓的储蓄率一直居高不下,钱都放在银行里,经济刺激不起来了。


战略企划枪手觉得,不管是因为什么理由被提起,农村老人养老保险既然有人重视,并得到官方媒体的报道就是一件好事,矛盾发生了,只要国家能看得见,迟早是要解决的。

那么,关于这件事,很多小伙伴们可能想要问的是: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农村老人和城镇老人养老金的巨大差距呢?到底是国家分配不公,还是另有原因?

我看到有网友留言说:中国现行的社保制度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建立和完善的,当时的政策,不管城镇还是农村户口,都可以缴纳社保。那个时候也有数量庞大的下岗工人,生活更加的艰难,因为他们没有土地,只能自谋职业,打工或摆摊。但城镇户口的下岗者可以挤出微薄的收入来缴纳社保,而在九十年代,许多农民工也曾缴纳过社保,之后却又发生过大规模退保事件。

这位网友最后还总结说天上不会掉馅饼的,养老金的发放是和你中青年缴纳的社保挂钩的,有因必有果,这是很简单的道理。不过该网友的话并未获得大部分人的认同。


现在AI人工智能很火,针对这个话题,战略企划枪手也与时俱进,认真征求了多个AI小助手的意见,其中包括阿里通义、文心一言、DeepSeek和KIMI等,也算是找到了一个相对靠谱的答案。

整体上,这些AI小助手的观点是一致的,它们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都提到了以下几点:

第一是历史原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建立较早,体系相对完善,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起步较晚,发展不成熟。

其次是缴费水平和国家补贴存在差异。城镇职工缴费基数高,缴费总数高,企业承担大部分费用,国家补贴也高。农村人口缴费基数低,而且是主要依赖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国家补贴较少。

第三就是经济实力的差距。城镇有更多的集体资金用于养老,而农村较少。

第四是政策支持力度不一样。城镇职工在社会保障方面政策支持力度较大,制度设计更完善。而农村人口政策支持不足,养老保障体系尚待完善。

其实仅从上面的几条,就足以说明城乡养老保障制度的不平衡了,因此也导致农村老人的养老保障处于弱势,的确存在着不公平的社会现实。至于部分公务员和退休干部的养老金,动辄上万的数额,就更容易触到农民的痛点,扩大政策的信任危机了,所以是时候需要严肃对待这个事情了。

好在终于有经济学家正式提出来了,主流媒体观察者网也报道了。相信离全面改善农村养老保险问题的时间点也不远了吧!不知道各位是怎么看的呢?欢迎评论、留言、点赞、转发,让更多人关心一下农村的这件大事!

关注战略企划枪手说市场,涨知识听有见地的观点,老铁们再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