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跨越两千公里来到深圳求医的赵女士给罗湖区中医院医生发来一段视频,视频中,手术后两个月,她已经可以拄着双拐行走,走路较为轻松。
赵女士激动地说:“我真的特别感谢罗湖医院集团骨伤中心医疗团队,尤其是张卫红主任医师。这20年我在病痛的深渊里挣扎,几乎失去了对生活的所有希望。是你们给了我重生的机会,帮我拿回了生命的尊严,这份‘医患情’我会永远留在心里。”
病魔缠身20余年 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今年50多岁的赵女士20年前被确诊强直性脊柱炎,10余年未能下地走路,那些曾经轻松就能完成的日常动作变得极其艰难,近5年时间,她就只能依靠拐杖支撑身体弯曲站立,短短时间身体本来强健的她就坐上了轮椅。
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病情严重到了让人难以想象的程度,整个人蜷缩成一团,双腿屈曲紧紧的并在一起,狭窄到连一张检查用的薄垫子都塞不进去。由于强直性脊柱炎的病情进展所带来的副作用,她的整个髋关节和股骨头由于关节面的破坏、增生已经“融合”在一起。每当躺下时,只要压住上半身,下半身就会不由自主地翘起来,整个人宛如一根弯曲僵硬的棍子,连最基本的上洗手间、起床卧床等活动都需要他人搀扶辅助照料,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为了摆脱病痛的折磨,为生活注入希望,赵女士毅然踏上了漫长的求医之旅。省内的各大医院,偏远地区的诊所,她都去过,四处打听、奔波。她尝试了各种各样的治疗方法,从保守的药物治疗到物理疗法,但效果都不尽人意。也有医院表示若要改善病情需要进行关节置换手术,可当她询问周围做过关节置换手术的病人时,得知术后疼痛剧烈难以忍受,这又让她望而却步。
一次偶然的机会,赵女士看到她的一位朋友做了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恢复非常好,而且围手术期疼痛很轻。经这位朋友引荐,得知罗湖医院集团骨伤中心主任医师张卫红是关节置换领域的知名骨伤专家,临床经验丰富,医术精湛,无数患者在他的妙手下重获新生。这个消息就像一束曙光,瞬间照亮了赵女士渺茫的求医和求生之路。
张卫红主任医师所在的罗湖医院集团骨伤中心医疗团队距离赵女士的家乡路途遥远近2千公里。但此时行走都已十分艰难的赵女士并没有把这个“天堑”放在眼里。她毫不犹豫地收拾行囊,带着对康复的渴望,踏上了前往深圳就诊的旅程。
20年未得到有效干预 病情极度复杂
在罗湖医院集团骨伤中心,赵女士进行了检查,她的病情复杂,医疗团队形容其打开的是“地狱副本”——双侧股骨头坏死使得她的行动能力严重受限,X光检查清晰地显示出双侧股骨头塌陷明显,关节间隙狭窄,骨质增生严重,而CT检查则进一步揭示了股骨头坏死范围和程度以及髋臼的形态和骨质情况。这就就好比一座原本坚固的桥梁,内部结构逐渐崩塌,她的髋关节功能也在病痛的侵蚀下摇摇欲坠。
通过Harris髋关节评分量表评估,她的髋关节状况令人揪心,双侧髋关节只有前屈有少量活动度,内收、外展、后伸可活动度几乎为0°,双腿无法外展,日常的行走和站立都成为了奢望,疼痛如影随形,关节基本失去了活动能力。罗湖医院集团骨伤中心医疗团队面临的是史无前例的挑战。
在为赵女士制定手术方案之前,医疗团队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术前检查与评估。除了常规的影像学检查,如X光、CT以及MRI检查外,还对她的整体健康状况进行了深入的了解。
因为赵女士长期口服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这对她的身体机能有着诸多潜在影响。基于此种情况,医疗团队为她进行了全面的血液检查、心肺功能检查以及凝血功能检查,并邀请多学科会诊,谨慎地调整病人用药,旨在确保她能够耐受手术,最大程度地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风险。这不仅是医学上的严谨,更是对患者生命的尊重与珍视。
每一步都要精准,医疗团队为病人牢牢守护重生之门
01双侧分期手术的抉择
在充分结合赵女士的身体状况和各项手术指标的基础上,医疗团队制定了双侧分期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方案。旨在应对双侧同时手术可能带来的巨大创伤和风险。
先进行一侧手术,待这一侧手术恢复到一定程度后再进行另一侧手术。这样的安排如同在荆棘丛中开辟出一条相对安全的道路,既能有效控制手术风险,又有利于术后的康复和护理。
每一个决策的背后,都蕴含着医护人员对赵女士的深切关怀,每一位医护人员都深知手术对于赵女士来说是一次重生的机会。
02假体选择的考量
在假体的选择上,医疗团队选择了“生物型固定假体”。这一选择充分考虑到赵女士的年龄和未来的活动需求。生物型固定假体就像是一颗希望的种子,被小心翼翼地种在赵女士的身体里,它具有良好的骨整合性能,能够为赵女士提供长期稳定的固定效果,减少术后松动的风险,从而助力她在术后能够早期活动,逐步恢复髋关节的功能,重新回到正常生活。
03手术过程:技术与爱心的双重奏
切口与显露,小心呵护每一处组织。手术当天,主刀医生张卫红主任医师带领团队开始了这场与病魔的“T1”难度的对决。骨伤团队采用标准的前外侧入路切口,就像打开一扇通往健康的门,在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肌肉的过程中,小心翼翼地保护着周围的血管和神经,避免任何可能出现的损伤。
股骨头切除,克服融合难题,赵女士由于强直性脊柱炎病史,髋关节周围组织严重粘连,韧带质地硬,无弹性,股骨头与髋臼已经融合,这无疑给手术增加了巨大的难度。但医疗团队并没有退缩,他们先确定截骨线,然后使用摆锯、骨刀和骨锤进行截骨操作,将股骨头切除,股骨大转子截骨。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始终牢记要尽量保留周围的骨质,就像在沙漠中找到一小片绿洲一样,为后续的髋臼和股骨颈的处理创造良好的视野和操作空间。
髋臼处理与假体安装,构建稳固的新关节,对髋臼进行清理和修整时,医护人员仔细地去除增生的骨质和软骨组织,确保接触部位万无一失。确定髋臼中心点后,使用髋臼锉逐步扩大髋臼,直至达到合适的大小和深度。然后,将髋臼假体稳稳地安装在髋臼内,确保假体的稳定性和位置准确无误,通过生物型固定方式将其固定在髋臼内,为赵女士构建一个稳固的新关节。
股骨颈处理与股骨假体安装,精心打造新的支撑。将股骨颈截骨后,医护人员使用髓腔锉逐步扩大髓腔,如同精心打造一个合适的模具,然后选择合适的股骨假体并安装,确保假体的长度、角度和位置都恰到好处,再通过生物型固定方式将其固定在股骨内。每一个动作都精准无误,这关系着赵女士未来的生活质量。
关节复位与检查,对完美的执着追求。当人工髋关节复位后,罗湖医院集团骨伤中心医疗团队并没有丝毫松懈。他们像一群严谨的工匠,仔细检查关节的稳定性、活动度以及下肢长度是否合适,确保手术效果达到预期目标。这一过程不仅仅是对手术技术的检验,更是对赵女士未来幸福生活的承诺。
主任医师领衔 手术团队操作完美进行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张卫红主任医师无疑是这个故事中的主角之一。作为主刀医生,他负责手术方案的制定、手术操作以及术后治疗和康复指导等关键环节。他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领航员,在赵女士的康复之路上稳稳掌舵。在手术过程中,他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术,精准地完成每一个手术步骤,确保手术操作完美进行。
李全修主任医师和姜皓铭主治医生一起参与手术,在手术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辅助作用。协助主刀医生进行切口、显露、止血等操作,同时负责协助调整患者体位,牵引脱位等工作。虽然没有站在最耀眼的位置,但他们的每一项操作都对手术的成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0年活动受限,10年卧床不起,站、坐都极其艰难的惨痛经历到如今的能够基本行走,赵女士逐渐告别苦难迎来新生目前,赵女士术后恢复情况令人惊喜。
在经历双侧分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再经过张卫红主任医师团队一系列详细专业的康复指导,曾经10余年未能下地走路的她在术后2个月基本能正常行走。
治疗前,她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饱受病痛折磨,连基本活动都需他人搀扶。而现在,她的生活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曾经那份遥不可及的生命的尊严重新回到她的手中。
深圳晚报记者 易芬 通讯员 李凯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