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人民公安报》以《建设警务站(室)集群 延伸基层治理触角》为题,报道了苍溪公安扎实推进警务站(室)集群建设,不断夯实基层治理根基的工作经验。
原文如下:
“每晚都能看到警察巡逻,屯警点也有民警,心里感觉特别踏实安心,顾客酒后吵架闹事的也少了。”1月10日,经营了好几年烧烤店的王师傅表示,感受到了满满的安全感。去年5月以来,四川省苍溪县公安局以联动紧密、体系完备为目标,扎实推进警务站(室)集群建设,打造群众家门口的微型派出所,不断夯实基层治理根基。
构建联防警务
苍溪县公安局根据各派出所辖区的实际情况,将公安派出所由17个整合至12个,在全县建成41个警务站,实现村有点、乡(社区)有站、镇有所、县有局,重点部位有防控的“4+1”防控格局,以应对全县治安复杂形势、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同时,苍溪县公安局在夜市、商圈等地设置警务室或者屯警点,就近安排警力叠加巡逻,增加见警率。2月8日,东溪派出所屯警点民警和义警在巡逻时,抓获一名在逃人员。
警力不仅要下沉到一线警务站(室)集群,更要提高警务技能素质。苍溪公安抽调专业力量组建教官团队,围绕接处警、应急处突、执法规范等重点内容,“点对点”送教至各派出所、警务站(室),不断强化一线民警辅警及专职巡防队员的综合能力。去年12月底,组织消防大队业务骨干为警务站(室)民警辅警及专职巡防队成员举办消防检查培训。“消防检查培训很实用,我们能更好地学以致用,切实排除各种安全隐患。”参加培训的龙山派出所民警谭仁杰说。
做实民生警务
去年12月15日,月山乡警务站社区民警沈琳松接到歧坪派出所指令,辖区有农户被盗,两名骑摩托车的男子形迹可疑。接到指令后,沈琳松带队迅速出警进行先期处置。犯罪嫌疑人孙某发现前方道路有警察拦截,于是弃车逃离,很快被抓获。
报警不到5分钟,民警就赶到犯罪嫌疑人的必经之路拦截,并很快将其抓获,这让报警人体会到了“公安速度”。“自从警务站建成后,群众安全感提升了,办理公安业务也比以前更方便了。”事后,社区干部杨敏说道。
快速抓获盗窃案犯罪嫌疑人,主要得益于苍溪县公安局推行实施的一般警情由警务工作站(室)先期处置、重大案事件由情指中心“一警双派”,做到站(室)所同步处置、闭环运作。该机制的运行,有效降低了处警成本、节约了警力,提升了处警效率,防止了纠纷类案事件事态升级和民转刑案事件的发生。
去年5月以来,苍溪县公安局根据警务站(室)日常业务需求,下放户政、边境通行证、交管等19项业务权限,设定7类21项工作清单,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差异化下达日常任务,有力助推“派出所主防”末端职责落地。全县警务工作站(室)非案件类警情自处率达96%;为群众办理证件3500余人次,调处纠纷298起。
深化基层警务
“我们小区里一辆电动自行车着火了,快点来救火……”2月13日,正在解放路西段跟着师傅何宗源巡逻的民警孙瑞繁听到有人呼救,立即到附近消火栓打开水管救火。在周围群众的帮助下,火情很快得到控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警务站(室)有人,派出所有支撑,救援设施有储备,民警熟知辖区情况,形成了完整工作闭环。据了解,今年以来,苍溪县公安局实施蓝黄红三色巡逻防控勤务模式,打造“屯警街面、动中备勤、有警接警、无警巡逻、服务群众、应急处突”的巡防处一体化格局,自去年5月以来,共计出动民警辅警1.9万余人次在重点部位、重点地段巡逻,发动群防群治力量3800余人次参与巡逻,群众安全感得到显著提升。
编辑:张 亮
责编:孙泽良
审核:陶 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