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蒙古国总理罗·奥云额尔登访华,中蒙签署多项协议。这事引发国际关注,背后还有不少值得说道的事儿。
先说这次访华成果,中蒙签署了关于甘其毛都—嘎舒苏海图口岸跨境铁路建设、煤炭贸易和塔温陶勒盖煤矿产能提升的协议。这可是自1955年中蒙签署二连浩特—扎门乌德跨境铁路后两国间首个铁路口岸协议,对中蒙在互联互通领域合作意义重大。甘—嘎铁路预计2027年投入运营,到时候每年能运输3000万吨货物,差不多能负担蒙古国近六成的煤炭出口任务,蒙古国煤炭销售收入每年预计增加15亿美元。要知道,蒙古当下外汇储备也就50亿美元左右,这对蒙古国经济助力不小。
蒙古国总理罗·奥云额尔登(资料图)
蒙古国资源丰富,煤炭等矿产是经济支柱。中国是全球大能源消费国,对蒙古国的煤炭需求持续增长。2024年,中蒙双边贸易额达190亿美元,其中蒙古国对华出口144亿美元,占蒙古国出口总额的91.3%。煤炭可是拉动蒙古国对华出口的绝对主力,从2022年到2024年,蒙古国向中国出口的煤炭数量从3100万吨增长到8300万吨。
不过,蒙古国强化对华经贸合作,也面临着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中蒙边界长达4700公里,但铁路口岸仅有1个,公路口岸仅有13个。这使得蒙古国对华矿产品出口严重依赖公路运输,不仅运输成本高,通关压力大,还因为公路运输的超载问题,给蒙古国的公路基础设施造成严重破坏,还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矛盾。而且国际局势不稳定,像“特朗普2.0”带来的潜在贸易战风险,也给依赖出口的蒙古国经济带来压力。
蒙古国(资料图)
再看蒙古国在“西伯利亚力量2号”上的态度变化。“西伯利亚力量2号”就是中俄蒙天然气管道项目,这事儿之前也有波折。2020年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建成通气后,两国就着手制定新管道计划,因为已有管道情况和其他路线难度大等原因,最终选择了途经蒙古的路线。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俄罗斯急需拓展中国市场,俄方多次表示这个管道进度很快,普京也说除了天然气定价,其他参数都确定了,蒙古当时也很乐观,奥云额尔登在2022年7月就表示管道对俄至关重要,预计2024年开工。
但两年过去,项目卡在定价上,毕竟这管道最大输气量达每年500亿立方米,比中俄东线的380亿立方米还多,涉及金额巨大,中俄肯定都想争取有利价格。去年8月中旬,蒙古借前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之口,婉转表示没把这管道纳入2028年前政府规划,进入长时间暂停。不过到了今年2月,奥云额尔登又表示有兴趣同中俄就这个项目开展三方会谈,看来蒙古还是不想放弃这“大金矿”。
还有国际上的其他事儿也在影响着局势。当地时间2月18日,俄罗斯和美国代表团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举行会谈,美国国务院声明说,美俄就解决两国间“棘手问题”和结束俄乌冲突等达成四点共识。双方同意建立磋商机制、任命高级团队结束乌克兰冲突、为未来合作奠定基础、保持接触推进谈判进程。这是美俄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首次较为全面深入的高层面对面沟通,虽然目前没实质性成果,但同意恢复驻对方大使馆配置,为后续和谈做准备。
蒙古国(资料图)
而作为冲突当事方的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没被邀请参会,特朗普还批评了泽连斯基的领导能力。这其中原因,一方面是美乌、俄乌在结束冲突上有分歧,比如乌克兰执意加入北约,美俄都不同意;另一方面特朗普想为美国对外安全减负,认为欧洲安全问题的交易对象是俄罗斯。欧盟内部对援乌也有分歧,美国和欧盟在结束俄乌冲突态度上也不同。
这么看下来,蒙古国现在积极和中国加强合作,在“西伯利亚力量2号”上态度转变,也是看到了国际局势变化。俄乌冲突如果真能按美俄达成的共识推进,顺利结束,俄罗斯摆脱美西方制裁,迎来经济发展,蒙古国肯定想搭上中俄发展的快车。毕竟蒙古国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在国际局势中得依靠中俄,美国之前虽有拉拢,但对蒙古国来说,不切实际。蒙古国加强和中俄的合作,无论是在贸易上还是能源项目上,对自身发展都有很大好处,就看后续三方如何推进合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