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绵延三载,制裁谈判皆成空谈,美俄私下握手言和,乌克兰与欧洲愕然旁观。

在美俄高官于利雅得奢华酒店内笑语盈盈,共谋结束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之时,乌克兰这个本应坐在谈判桌上的主角,却被冷冷地拒之门外。

显然,这场密会从未打算邀请乌克兰,甚至连个象征性的第三方都没有。美俄两国的意图再明显不过,他们已在心中盘算好了如何“分而治之”。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就在不久前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泽连斯基还信誓旦旦地表示,乌克兰绝不会接受任何没有其参与的和平协议。然而,现实却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

美俄会晤后,某前美国领导人(懂王)在海湖庄园的记者会上对泽连斯基进行了严厉批评,指责他缺乏领导能力,支持率跌至谷底。若乌克兰想重新回到谈判桌,就必须尽快进行选举。


如今的泽连斯基已变得无足轻重,他的强硬姿态更像是一场可悲的表演。一边高呼绝不屈服,一边却派代表团前往沙特待命。乌克兰的主权早已被明码标价,等待他们的只有一张边界模糊的地图和一份待签的“投降书”。

这一切其实并不意外,因为懂王在竞选时就曾明确表示对战争毫无兴趣。上台后,美国政府对乌政策急转直下,从抗俄援乌变为逼乌妥协,从千亿援助到泽连斯基被排除在谈判桌外,这典型的美国做派再次上演。

而俄罗斯则趁机加码,国防部和克里姆林宫相继发出强硬声明,表示不摧毁乌军誓不罢休,乌克兰的中立化才是唯一出路。

明眼人都能看出,懂王觊觎的是乌克兰的矿产和页岩油;普京则盯上了克里米亚、乌东四州以及北约不再东扩的承诺;而欧洲则在焦虑中煎熬,既担心被美国抛弃,又怕成为美俄交易的牺牲品。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美俄达成协议,乌克兰还能剩下什么?是成为资源殖民地的残骸,还是东欧永久的缓冲区?

答案,或许要从特朗普的矿产清单和普京的坦克履带中寻找。

先来看看乌克兰的惨痛账单。

俄乌战争虽于2022年爆发,但乌克兰早在2014年就已陷入战乱。十年战火纷飞,基础设施化为废墟,经济倒退至90年代水平。

2022年,乌克兰GDP暴跌28.8%,尽管后两年有所回暖,但全靠欧美贷款勉强支撑。

东部的顿巴斯地区曾是乌克兰的工业命脉,如今却被俄军控制。其他几个工业区也惨遭轰炸,哈尔科夫的坦克工厂如今只剩下一片废墟。

曾经的乌克兰是欧洲的粮仓,如今的黑土地上却布满了地雷和弹坑。农业生产停滞不前,电力、天然气和交通系统遭受毁灭性打击。

再看战争伤亡,乌克兰官方公布的军队伤亡人数为50万,但实际数字可能远超此数。平民死亡人数已超过3万,600万人在国内流离失所,400万人逃往欧洲邻国。

前线战壕里新兵比老兵多,乌克兰的征兵年龄一降再降。16岁的高中生刚毕业就被送上前线,他们还未实现梦想就已成为战场的牺牲品。乌克兰仅用三年时间就耗尽了整整一代人的青春。

更惨的是领土丧失,克里米亚早在2014年就被俄罗斯吞并。随后独立的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扎波罗热和赫尔松四州约占乌克兰领土的20%,这些地区已成为对抗乌克兰和北约的军事堡垒。

黑海沿岸的战略港口马里乌波尔、别尔江斯克也被俄军控制,乌克兰海上贸易通道被切断,几乎成为内陆国家。

还有欧洲最大的核设施扎波罗热核电站如今也在俄军手中,一旦失控,后果不堪设想。不仅乌克兰人胆战心惊,整个欧洲也寝食难安。

三年战争下来,乌克兰犹如被绞肉机绞了三遍,钱财耗尽、人口流失、苏联时代留下的家底也被彻底败光。

美俄和谈,实则是在瓜分乌克兰的未来。

从战争爆发的那一刻起,乌克兰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份资源都已被明码标价。欧美的慷慨援助不过是切割乌克兰主权的利刃。

数据显示,美国对乌克兰的援助似乎不计成本。


俄乌冲突以来,美国国会累计批准了1750亿美元的援乌预算,其中1060亿美元直接拨给基辅,军事援助占比高达66%。

但仔细探究这笔钱的去向,就会发现美国人的左手倒右手游戏玩得炉火纯青。

比如2024年4月通过的608.4亿美元援乌法案,表面上打着支持乌克兰的旗号,实际上90%的军火订单都流入了雷神、洛克希德·马丁等美国军工巨头的腰包。

这些企业的股价在战争期间飙升,乌克兰战场上每消耗一枚炮弹,华尔街的股票就上涨一点。

欧洲的援助合同也充满了算计。

欧盟承诺给乌克兰提供1460亿欧元的援助,但实际到账只有780亿,承诺兑现率不到54%。

具体到各国,手段更是五花八门。

德国以安全能力建设的名义承诺给乌克兰提供120亿欧元的军事支持,但附加条件是乌克兰必须采购德国的军工产品。

法国则扩大农业进口,将乌克兰的小麦和玉米贴上欧盟标签再转卖给非洲。

其他国家也不例外,他们一边高呼支持乌克兰,一边要求基辅开放国内市场。这种援助的实质是将乌克兰的经济彻底殖民化,其外债已占GDP的90%,电网、天然气管道等命脉全都掌握在外资手中,乌克兰人实际上是在为西方打工还债。

但懂王的战略野心远不止几百亿的军火订单。

乌克兰东部的顿巴斯地区拥有全球前五的锂矿,第聂伯河流域的页岩气田储量足以替代欧洲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

这两大资源正是美国资本的目标。

2024年初,美国能源巨头雪佛龙、埃克森美孚以战后重建的名义与乌克兰政府签署了勘探协议。

私募基金黑石集团也在暗中收购农业巨头乌克兰土地银行,一旦成功,4000万公顷的黑土地将变成美国的粮仓。

按懂王的说法,乌克兰必须用资源来偿还美国的援助。

与美国赤裸裸的资源掠夺不同,欧洲的诉求相对复杂。

德国、波兰想通过控制乌克兰的天然气管道,再开辟一条绕过俄罗斯的能源通道;法国、荷兰则需要乌克兰的廉价劳动力来缓解本国的老龄化问题。

但欧洲更深层的恐惧来自地缘安全。如果美俄协议导致乌克兰中立化,那欧洲将失去对抗俄罗斯的前沿阵地,波兰对此尤为担忧。

因此,即便战争即将结束,欧盟仍在不断加码。他们承诺未来四年提供500亿欧元的入盟支持资金,目的是将乌克兰绑定在欧洲产业链上,防止其彻底倒向美国。

在这场援助竞赛中,俄国人拿地,美国人要资源,欧洲人则用市场准入换取主权让步。泽连斯基的心情可谓如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美俄划分地缘利益,欧洲舔舐经济残渣,而乌克兰只能被动接受这一切。

那么问题又来了,如果停战协议达成,乌克兰将迎来怎样的结局?

首先可以明确的是,停战并不意味着和平。对于乌克兰来说,战后重建可能比战争本身还要艰难。

美国的镰刀、欧盟的算盘,再加上泽连斯基政府的烂账,乌克兰人的真正战争才刚刚开始。

根据联合国的一份研究报告,未来十年,乌克兰需要4860亿美元用于重建和恢复。虽然这比网上流传的1万亿少了一半,但对于乌克兰来说,这仍然是一个天文数字。

因此,顿巴斯的锂矿、第聂伯河的页岩油很可能要抵押给美国,4000万公顷的黑土地也将成为跨国粮商的试验田。

美国掌控矿产,欧盟垄断农业,乌克兰的命脉几乎全都掌握在西方资本手中。留给本土的只剩下代工和低端服务业。

乌克兰几乎无法逃脱被吸血的命运,因此未来的人口流失将更加严重。青壮劳动力可以逃到欧洲打黑工,但留不下来的就只能忍受类似拉美国家的生活水平。

乌克兰名义上还是一个国家,但实际上已经成为欧美资本的殖民地。

最狠的还是永久中立化这块招牌,听起来无害,却锁死了乌克兰的地缘未来。北约进不去,俄罗斯随时可能翻脸,而欧洲只想把它当成人肉盾牌。

如今,老百姓对政府的信任度已经跌至谷底,腐败问题严重。这种社会信任的彻底崩塌只会刺激非法活动的滋生。亚速营残部极有可能转型为黑帮,混乱将成为乌克兰的新常态。

现在再看西方的援助,更像是一场合法的打劫。

当停战后的乌克兰被榨干最后一滴血时,他们或许会明白,自己从来不是西方的盟友,而是待割的韭菜,还是被连根刨掉的那种。

或许有人会问,如果乌克兰选择硬刚到底会怎样?

很简单,西方的集体断供会让乌克兰的经济瞬间崩溃。那就不是贱卖矿产、土地资源的问题了,而是国家的彻底毁灭。泽连斯基大概也没有这个勇气在断手和断腿之间选择跳楼。

所以,乌克兰的结局已经注定。而这一切,早在泽连斯基上台的那一刻就已经埋下了伏笔。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