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已故国务卿基辛格这句话永不过时:“做美国敌人是危险的,做美国盟友是致命的。”
据美媒援引美国官员的话报道,近日美国防长海格塞斯向乌克兰官员私下表示,美国正考虑从欧洲撤出大部分美军。原因是美国希望更加关注亚太地区和美墨边境。
英国《金融时报》也有类似报道,说美国可能从波罗的海三国撤军。一位东欧官员也对德国《图片报》透露,美俄谈判的目标之一,是从1990年后加入北约的国家撤军。此外,意大利已经开始为美军可能撤出科索沃做准备。
而这一切,都源于普京在2021年提出的一项要求——抗议北约东扩。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一要求居然可能得到美国的同意。一旦特朗普点头,北约这30年来的“成果”将付诸东流,边界线将退回至苏联解体前。对于俄罗斯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胜利。
但欧洲国家未必会这么想。长久以来,北约成员国尤其是东欧国家,一直视美军为“保护伞”,美军在欧洲的军事存在,也被认为是遏制俄罗斯扩张的核心屏障。
一旦美军撤离,欧洲防务能力建设滞后可能引发安全真空,不仅让俄罗斯获得更大战略自主权,可能借机扩大在东欧和中东的影响力,还将导致欧洲国家对美国的信任崩塌,迫使他们寻求独立外交,转向与中国合作以对冲风险。
反过来讲,若美军果真撤离,没准也能倒逼欧洲防务自主,迫使欧洲建立独立防务体系,就看欧洲国家有没有孤注一掷的勇气了。
那么,特朗普花这么大力气,宁愿把东欧地区的势力范围让出,也要让美国从欧洲事务抽身,到底有何目的?
首先,减轻美国在欧洲的军事负担。长期以来,欧洲在防务上依赖美国,但特朗普多次批评北约盟友的军费开支不足,要求其承担更多责任。通过施压欧洲自主防卫,既可增加国防经费,还能减少在欧洲的资源投入,是一箭双雕。
其次,集中资源应对中国崛起。特朗普政府认为中国是“最大的威胁”,其核心战略目标是将美国的外交与军事资源从欧洲和中东转向印太地区。通过缓和与俄罗斯的关系,美国试图腾出力量以遏制中国在科技、经济和军事领域的崛起。
美媒引述美防长赫格塞斯的一份备忘录称,他已命令军方制定计划,在未来5年内,将军事预算每年削减8%,但印太地区项目不受影响。
另外,特朗普的孤立主义也并非完全收缩,而是将重心转向巩固北美及拉美的影响力。例如,他提出重新控制巴拿马运河、吞并格陵兰岛等计划,意图遏制中国在拉美的发展。这需要美国减少在欧洲的分散投入,集中资源维护西半球霸权。
总的来说,特朗普的这一步棋看似矛盾,实则全围绕“美国优先”的逻辑展开:通过收缩欧洲战线、施压盟友“出血”、拉拢俄罗斯,集中资源应对中国挑战,同时巩固本土及西半球势力,我们也该早作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