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张爽 杨晓露)根据泸州市人民政府消息,2月23日,新的《泸州市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规范》将开始施行。其中,“不得使用野生菌、发青发芽土豆、新鲜生黄花、四季豆等高风险食品原材料”这一新规定引发热议。
“不难发现,这些农村聚餐中不被允许使用的食材,要么是发芽土豆这类本身就已经有毒;要么是像四季豆、久泡木耳这类加工、运输或储存不当可能导致中毒的高风险食材。”2月21日,上海市食品安全研究会专家组成员刘少伟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农村聚餐一般规模较大,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将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在食材采购环节就需要格外谨慎。
不止四川,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查询发现,包括贵州、云南、湖北在内的多地,都曾发布过关于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风险的规范或提示,除了上述提到的食材,生动物血、东北油豆、久泡木耳、草乌或附子等毒性中药材、自行配制的药酒等食材在“村宴”中也都被禁止采购。
2022年7月,《中国公共卫生》发布《云南省2004—2019年食物中毒事件流行特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云南省2004—2019年报告的食物中毒事件中,农村聚餐的中毒人数最多,为11168例(39.94%)。
不过,对于这一规定,还是有网友质疑:“吃了一辈子的四季豆,为何到了农村酒席就不能用了?”
“家庭烹饪往往规模有限,食材从择菜、洗菜到整个的烹饪过程都较为精细。相比之下,大规模的农村聚餐为了赶时间,就更容易出现食材加热不充分,毒性物质来不及被彻底分解就已经出锅装盘的情况。”2月21日,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杨海霞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再加之农村聚餐场所一般较为简陋、贮存条件简单、厨师流动性大,甚至由自家人或亲邻等不具有办席经验的人来操刀,也更容易出现食品安全风险。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检索发现,这些被禁止采购的食材,也正是此前发生食物中毒案例的“元凶”。例如,2022年9月,四川疾控曾发布近年来四川省引起食物中毒排名前三的植物,其中排名第一的就是包括四季豆、扁豆、芸豆等在内的豆类;此外,根据《中国食品卫生杂志》发布的《2019年中国大陆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资料分析》显示,2019年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在病因明确的事件中,毒蘑菇导致的事件数和死亡人数最多。
上述专家均表示,禁止高风险食材的使用,的确是预防发生大面积食品中毒事件的有效举措之一。泸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当地市场监管部门结合泸州实际,不仅出台管理规范,也发布了校园食品安全提示,根据要求,这些高风险食品原材料,不仅在农村集体聚餐禁止使用,学校食堂亦有明确规定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