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人公
退休医生刘春平
大连人说
在那里,不仅仅是孩子们的心灵被滋养,我的心灵也被净化和洗礼,由衷地感到自己的幸福指数太高了。”
年过六旬的刘春平,从医三十余年,退休后本可以安享悠闲时光,但她却毅然放弃安逸的生活,奔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拉马镇。在那里,她开启了一段意义非凡的助学支教之旅。
进大凉山,踏上助学支教之路
刘春平年轻时便萌生了助学支教的梦想。退休后,她不甘于在家享福,“党培养我30多年,身体还很好的情况下哪能躺平?我还可以做些贡献。”于是,刘春平从网上查到助学支教机构并成功报名。经过层层选拔和培训,2024年春节刚过,她便揣着年轻时的梦想,随着支教队伍翻山越岭进入大凉山。
大凉山最高处海拔4000多米,最低处约1600米。翻越一座座山后,刘春平安全到达目的地。还未等她休息调整,便接到朋友的关心问候:“吃没吃元宵啊?”当时的刘春平因海拔过高身体不适,一路上呕吐不止,胃里翻江倒海,哪还吃得下东西。然而,她的到来宛如春日暖阳,让这里的孩子们感到格外温暖。在大山深处的教室里,刘春平的身影显得格外高大。她不仅为孩子们带去知识的火种,更点燃了他们心中对未来的希望之光。
不辞辛苦,奉献平生所学
刘春平告诉记者,初来乍到的她,着实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这里每家都有几个孩子,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她很快投入工作,担任英语教学任务,并负责学生们的课后辅导。辅导班的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六年级,年龄参差不齐。除了教授英语,她还要辅导孩子们的语文和数学。每逢雷锋纪念日、母亲节等节日,她都不失时机地为孩子们讲解这些节日的由来,尽力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在部队考取的心理咨询师证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山区女孩自我保护意识较弱,她适时为她们讲解心理卫生知识。课余时间,刘春平还购买礼物,慰问麻风病人。可以说,刘春平使出浑身解数,将平生所学不遗余力地奉献给大山里的人民。她不求回报,不畏艰辛,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滋养着每个渴望知识的心灵。
医者仁心,斜视女孩获助
刘春平在山里待了3个多月,因家中年迈的母亲需要照顾,不得不返回。征得家长同意后,她带回了两个品学兼优的孩子,并将他们留在家中。
她带着孩子们到大连八十中附小参观学习。孩子们看到学校宽阔的操场、现代化的教学楼、先进的教学设备以及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深受震撼。刘春平还带着孩子们穿梭于都市的繁华之中,游览名胜古迹,感受现代生活的便捷与多彩。他们看到了大山外面的精彩世界,心中也种下了希望的种子。
由于医生的职业经历,刘春平对学生的身体状况格外关注。当她发现一名12岁女孩患有斜视时,积极为她联系医院。一家眼科医院得知刘春平的善举后,主动提出免费为孩子治疗。女孩在大连手术成功,重新获得了清晰的视野。刘春平欣慰地说:“想到这个孩子以后可以正常看东西,心里就很温暖。”
未来计划
9月再次前往大凉山支教,善举开始传递
课堂上,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对知识的渴望、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始终让刘春平难以忘怀。“一次走进大凉山,余生情系大凉山。”刘春平告诉记者,她再也无法割舍对这群孩子的挂念。“在那里,不仅仅是孩子们的心灵被滋养,我的心灵也被净化和洗礼,由衷地感到自己的幸福指数太高了。”
刘春平计划今年9月再次前往大凉山支教。得知她的计划后,身边的朋友纷纷为孩子们准备礼物。众人拾柴火焰高,刘春平相信,在她的带动下,身边的退休干部会陆续踏上这条助学支教之路。她用实际行动践行一位退休干部的社会担当与奉献,用善举传递社会正能量,并激励更多人投身公益事业。
潘珊 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岳宇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