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5月,德州的日军在增援过程中,丢失了一门山炮。日军命令伪军,挑着一担子大洋寻找未果,谁料一年后,八路军新7旅把炮弹给“送还”回来了。
1940年,易良品由772团团长,升任为新7旅旅长,率部在战场屡立奇功。一天,易良品率部猛攻日军故城县西高村据点。据点内的敌人惊慌失措,赶紧向德州的日军驻军求援,易良品进攻西高村据点的目的已经达到。
原来,易良品想的是围点打援,这次的主要歼敌目标就是德州的日军援军。德州的日军紧急驰援而来,共有几百人,还拉着一门山炮。进入伏击圈时,新7旅枪炮齐响,很快消灭了这伙敌人。战后打扫战场的过程中,新7旅的将士们欣喜地发现,一门崭新的山炮就歪倒在战场上,成了新7旅的战利品。
易良品连忙命令,把骡子牵来,赶快把山炮拉走。战士们打扫完战场,带着缴获的长短枪,赶快撤离了。日军援军全军覆没,德州的日军驻军倾巢出动,妄图报复。新7旅避其锋芒,开始进行转移,但是沿路拉着山炮,大大拖延了转移速度。
有个别同志认为:“带着山炮,太拖延速度了,可以把炮毁掉,最少不能落入敌人手中。”这个同志也是根据实际情况出发,提出的建议,因为日军现在也在寻找这门山炮。在日军中,战场丢失山炮等重武器,丢失重炮的部队指挥官要被枪毙。
德州日军倾巢出动,说是寻机报复,实则就是为了夺回山炮。日军还命令伪军挑着满是大洋的担子,走街串巷,只要有人“提供”山炮的位置,就予以“奖励”。可惜找了十几天,没有任何消息,这门山炮就如“石沉大海”。
易良品得知日伪军的阴谋后,没有听从个别同志“毁炮”的意见,而是提出把山炮藏起来。最终,后勤部的同志把山炮做了防锈处理,埋藏在一个山沟里。时间过去了一年多,新7旅接到一个新任务,那就是拔除清河县到南宫市沿途,日军修建的16个碉堡。
新7旅随即出发,开始进攻第一座日军据点,八路军十几挺重机枪迅速开火,占据了据点外围阵地。可惜在进攻主碉堡时,因为敌人主碉堡太过坚固,八路军伤亡几十人,依旧打开不了突破口。
易良品命令部队撤下来,再想办法,有位同志提出:“咱们埋炮的地方,距离这里不远,咱们不如把山炮挖出来,拉过来用。”易良品觉得可行,当即派出一支小队,去埋炮地点挖炮。
半个多时辰,骡子把山炮拉来了,熟练操作过迫击炮的炮手,开始操作山炮。共有6发炮弹,迫击炮手只能凭借过去的经验,开始瞄准、射击。第一枚炮弹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精准命中敌人主碉堡,轰隆爆炸。
顿时,主碉堡内传来一阵哭嚎声,敌人主碉堡被炸塌了一半。易良品命令新7旅冲杀上去,碉堡内的敌人举手投降了,可见山炮的威力有多大。还剩下5发炮弹,还有15个碉堡需要拔,怎么办?易良品一挥手,命令:“全部给敌人‘送还’回去。”
在日伪军的印象中,八路军强火力只有机关枪、迫击炮,这些武器对坚固的碉堡影响不大。而山炮一响,日伪军的军心溃散了一半。在后来攻打碉堡过程中,把山炮往敌人据点前一推,有的据点不用开炮,就选择了投降。
当然极个别的负隅顽抗的据点,开上一炮,把碉堡给炸了,敌人也就乖乖出来投降了。经过一番战斗,在山炮的帮助下,新7旅配合兄弟部队拔除了日伪军16个据点,立下了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