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龅牙”不仅影响美观,而且会引起不自信等心理问题。上海市儿童医院口腔科主任原工杰提醒大家,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应充分重视口腔健康及美观对其生理和心理的影响。
案例分享
浩浩从小就有咬下唇、口呼吸的不良习惯,妈妈本来想着换牙后就好了,没想到等门牙换完,症状不仅没有改善反而越来越严重。如今8岁的浩浩,即使嘴巴闭着不说话,也会漏出上面两颗大门牙,需要上下嘴唇用力才能合拢盖住牙齿,大笑时两颗门牙更显前突,从侧面看,其嘴部明显隆起、下颌后缩,非常影响脸部外形的美观。妈妈这才带着浩浩来到口腔科就诊。
及时矫治换回孩子笑颜
经过问诊及相关正畸前检查,发现浩浩目前牙列前牙三度深覆盖、三度深覆合、上颌牙弓狭窄、12/22腭侧错位等,这些都是影响下颌正常发育的不良咬合因素,使得颌面部无法沿正常方向发育,从而导致面型及咬合越来越差。
从颈椎片可以看到,浩浩正处于生长发育高峰前期,有很大的生长潜力,在这个阶段进行干预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在医生的建议下,浩浩开始佩戴隐形矫治器,同时配合肌功能训练,扩展狭窄的上颌牙弓宽度,排齐错位的前牙,促进下颌发育。
通过定期的复诊检查,浩浩的上前牙前突明显改善、咬合变好、下颌发育得到促进,面型有了明显改善。更重要的是,他变得更加自信、开朗、爱笑,甚至胃口也变好了。
换牙后宜定期口腔检查
7-8岁的替牙期,是非常合适早期干预“龅牙”的时期。在此期间,儿童颌面部骨骼、牙列及肌肉等生长活跃,可塑性大,此时干预通常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孩子开始换牙后,建议常规情况下每3个月至口腔科检查,发现问题尽早纠正。可通过术前拍片、取模等检查,制定个性化的矫治方案,引导孩子牙颌、骨肌朝更好地方向生长,获得灿烂微笑的同时拥有更漂亮的面型。
目前,矫治器的种类有很多,除了传统的钢丝牙套,还有隐形、美观、舒适的透明牙套,可减少矫治过程中钢丝扎嘴的问题,吃饭时可以脱下牙套,减少对进食的影响,更好地维护口腔健康。此外,隐形矫治器可以适当延长复诊间隔,适合异地或者远距离就诊者选择。
更多阅读☞
投稿提示
欢迎本市卫生健康工作者投稿,相关科普文章与视频等经所在科主任审阅后,投稿至单位宣传部门,经宣传部门提交“健康上海12320”。
封面及配图来源:摄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