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开国中将徐立清因病去世,享年73岁。就在老将军去世几年后,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他的骨灰盒前,不知是谁敬献了一个精致的小花圈。
花圈白色绸布上写着一句话:“献给尊敬的徐立清同志——一个曾反对过您后来被证明反对错了的人敬献,我对不起您。”
短短的一句话,就让前来祭奠将军的人心里五味杂陈,也让他们不由得想起了当年那个“动荡”的年代。
徐立清是安徽金寨人,19岁就参加了红军,久经沙场,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革命家。他曾三次过草地、一次被俘,每一次遇到困难都会被他化险为夷,最后取得胜利。
解放后,有个别人公开摆资格、列战功,但徐立清没有忘本,1955年评定军衔的指示发布后,他原本可以授上将,可他却坚决降衔,最后定为中将。
不仅如此,徐立清还要求妻子党秀玉也降低级别。
党秀玉是“三八式”老干部,进京后组织考虑到她资格老,便准备调整一下她的职务。但徐立清得知后说:“党秀玉做了不少工作,可她是我的妻子,她的职务问题你们就不要考虑了,可以挑选比她更优秀的同志。”
就这样,党秀玉在团职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很多年,她理解丈夫,因此从未提过过分要求。
徐立清严于律己,从不利用职权为家人或者身边人获取利益,反而定下了“三不准”:不准以他的名义办任何私事、不准搞特殊化、不准参与政事。
徐立清唯一的女儿叫徐延旗,1948年出生,幼年病患上了小儿麻痹症,平时说话、走路都不方便。为此,徐立清夫妇俩到处为女儿求医治病,花了不少钱。
组织上得知情况后,想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经济上的困难,却被徐立清婉言拒绝了,他说:“谁家的孩子都会有个三长两短,这是正常的。如果都要公家出钱,国家哪能承担得起呀?”
还有徐立清的两个儿子在学校从来不提自己父亲的名字,他们时刻牢记着家规。
毛主席曾要求干部:“要善于团结那些反对自己并且已被实践证明是犯了错误的人。”这一点,徐立清将军做到了。
十年运动期间,徐立清担任军委“文革”小组副组长。但因他光明磊落、正直无私,不肯与林彪集团同流合污,就被错误关押、批斗,甚至被开除党籍,下放到山西劳改。
那段日子,徐立清备受冤屈,许多不知情的人还曾对他恶语相加,但徐立清却并不怪这些人,并以德报怨。
苦难结束后,徐立清的冤屈得以平反,工作也逐渐恢复。一日,有关部门在向徐立清汇报工作时,说找到了曾经打过他的战士,并提出要将那人定为“三种人”。然而,徐立清听后却不同意。
他说:“这件事不怪他,他当时是奉命看管我,并不知道我是冤枉的,只是知道人家给我扣得帽子,他怀着气愤才打了我两下,可以理解。”就这样,那名战士并没有受到处分。
又过了几年,一位机关干部找到徐立清,承认说过去写过他的大字报,如今才知是冤枉了他,因此诚恳道歉。徐立清没有责怪对方,而是亲切地劝对方放下心理包袱,好好为祖国工作。
徐立清将军一辈子光明正大,他的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优秀品质至今在军中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