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影《哪吒2》的热映,申公豹凭借一口“烫嘴”的台词走红网络,经典的“不……不……不服”,不仅让观众捧腹大笑,也让更多人关注到了口吃这一语言障碍问题。今天小编邀请,上海市儿童医院康复科主任王瑜带大家了解口吃究竟是什么?它对孩子有哪些影响?家长又该如何帮助孩子应对口吃问题?


01

口吃是一种语言流畅性障碍

主要表现为说话时的不流畅。常见的表现形式包括音节重复:如申公豹的“我……我是你师叔,申公……公……公豹”,或者延长:某个音节拖得很长,如“不成……成……成功便……便成仁”;

语音阻塞(停顿):说话时突然“卡住”,脸憋得通红却发不出声音,如申公豹在电影中停顿5秒才说出一个“嗯”。

这些表现可能伴随不自然的脸部表情或身体动作,部分孩子甚至会因此逃避说话,产生心理压力。

饺子导演解释了申公豹口吃的原因:“申公豹被师傅和师兄弟歧视,郁郁不得志,非常缺乏自信,把他逼成了一个结巴。”然而,现实生活中,儿童口吃的成因更为复杂。

02

口吃是一种大脑神经系统疾病

具体病理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个性气质有关,语言发育迟缓或运动协调能力不足的孩子也可能出现口吃。

口吃不仅影响语言表达,还可能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深远影响:孩子可能因自卑而避免与他人交流,影响人际关系的建立;口吃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甚至加重口吃症状;在需要口头表达的学科(如语文、英语)中,孩子可能因表达不畅而影响学习效果。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家族口吃史;口吃现象逐渐加重;口吃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甚至半年;伴有其他语言障碍(如发音不清、语言发育迟缓);开始口吃的年龄大于3岁半。如果孩子符合以上5种情况之一,家长应尽早寻求专业帮助。

还记得电影中敖光的那句“对嘛,没有什么意思是点个头无法表达的”吗?这句话虽然幽默,但也让人感到心酸。难道孩子在想表达的时候,却因为害怕口吃而只能用非语言的方式表达吗?面对孩子的口吃问题,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01

针对家长的间接训练

以开放态度与孩子讨论口吃问题,减轻孩子的心理负担;创造支持性沟通环境:耐心倾听,不打断孩子说话,避免“炮轰式”提问;家长可以放慢语速,示范如何轻松说话,并在对话中加入停顿;降低对孩子说话的要求,让孩子选择何时何地说话。


02

针对孩子的直接训练

通过语音延长法、振动法、节拍法等技巧,帮助孩子提高语言流畅度;教孩子如何在口吃发生时进行自我调整,如捕捉口吃瞬间、延长发音、取消或冻结口吃,提高发音清晰度及语言表达能力。如果孩子的口吃问题持续加重,家长应及时寻求专业语言治疗师的帮助,通过科学干预帮助孩子恢复流畅表达。


电影中申公豹的一句台词令人深思:“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面对现实中的口吃者,以包容的心态接纳他们,给予足够的耐心与理解。用温暖的态度,帮助他们跨越这座“大山”,自信地表达自己。

更多阅读☞

投稿提示

欢迎本市卫生健康工作者投稿,相关科普文章与视频等经所在科主任审阅后,投稿至单位宣传部门,经宣传部门提交“健康上海12320”。


封面图及动图来源: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