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20日报道,英国首相斯塔默和法国总统马克龙,下周将赴华盛顿会晤美国总统特朗普,主要是谈欧洲拿出的解决俄乌冲突方案,寻求美国支持。其中最主要的内容是组建一个没有美军的欧洲军,就是在俄乌停火后,以维和部队的名义,部署到乌克兰前线,建立一个缓冲区。



俄乌冲突打了三年,从没看到欧洲在促进双方停火方面着急,更没有见他们提出过任何有利于和平的方案。现在欧洲看到美俄直接谈判,他们却被甩在一边,上不了桌的欧洲开始着急了,紧急召开了应对会议,出台了三项措施:



一是表态坚决支持乌克兰战斗到底,继续加大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二是实施第16轮对俄制裁,主要针对铝业和石油出口;三是组建欧洲军。这三条与美俄会谈基调完全不对路,甚至是对着干,你美国要解除制裁,我就要加大制裁,很明显,欧洲的方案一点不给特朗普面子,更是与俄罗斯公开叫板,对和平解决俄乌冲突完全没有建设性意义,也根本行不通。



果然,欧洲的方案遭到俄罗斯的强烈反对,拉夫罗夫再次强调俄罗斯的立场,就是“北约扩张以及乌克兰加入北约对俄罗斯的主权安全构成直接威胁,北约国家部队打着自己国家的旗帜或者是别的旗子进入乌克兰,性质都是一样的,我们坚决不可接受”。特朗普则表态不反对欧洲派兵去乌克兰维和,但是美国不会参加,也不会提供任何军事援助。



欧洲人憋了几天搞出来的方案就这么给否决了,即使斯塔默和马克龙当面去给美国做工作,让美国给俄罗斯施压,也不会有什么效果,特朗普最多是敷衍一下,在他的眼里泽连斯基与美国对着干,已经让他大为不满、愤怒异常,现在欧洲再不听招呼,自己与俄罗斯的谈判就会破裂,这对特朗普来说是绝对不能容忍的事情。现在看来欧洲所谓政治家们还停留在三年前的局势中,看不清时代的巨变,依然抱着什么“正确价值观”,不愿意做出适应形势发展的改变。



实际上,英国人每当关键时刻都会出来搅事,2022年4月,就在俄罗斯与乌克兰谈判取得积极进展时,眼看就要达成停战协议,当时的英国首相约翰逊跑到基辅,极力劝说泽连斯基不能停战,表示只要西方国家支持,保证乌克兰就能取得最后胜利,被英国人忽悠的泽连斯基立即退出谈判,结果是今天这个结局,而约翰逊一拍屁股一走了事,什么责任都不会付。



其实,组建欧洲军欧洲人自己内部都没有统一思想、达成一致。英国人的积极姿态背后隐藏的是退出欧盟后,自己面临一系列政治经济困境,经济上陷入衰退,一蹶不振。政治上被欧洲大陆边缘化,昔日的世界帝国,现在沦落到在欧洲说话都没人听,政坛动荡不安,俄乌冲突打了三年,英国首相换了四个。法国人的积极是马克龙的野心,自己一直想当欧洲的领袖,与欧盟的矛盾也越来越大,希望利用俄乌冲突为自己捞取政治资本。但是,其他国家愿意吗?欧盟的态度是什么?为什么冯德莱恩不去美国,而是斯塔默和马克龙,这哥倆能代表欧洲吗?



其实,冯德莱恩一直反对组建欧洲军,她明确表示欧盟要继续依靠北约和美国,美国现在虽然不再支持乌克兰,但特朗普明确表态不会退出北约,让冯德莱恩看到了希望,她的小算盘是不能在自己统治的欧盟之外有其他军事组织存在。

由此可见,目前组建欧洲军并不现实,分析有这么几个因素:

一是面临巨大政治分歧。欧洲各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差异很大,对建立欧洲军队的看法也不尽相同,法国积极推动欧洲军队建设,而德国则相对谨慎,一些小国担心自己的利益得不到充分保障。东欧国家如波兰更倾向于依赖北约的保护,而非建立独立的欧洲军队。



二是增加经济负担。建立欧洲军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对一些经济实力较弱的国家来说,这是一个难以承受的经济负担。像希腊等南欧国家在债务危机后,财政压力较大,难以承担更多的军事开支。德国、法国虽然经济实力较强,也面临着国内社会福利等方面的资金压力,同时在军费如何分配、军事项目如何布局等问题上难以达成一致。

三是军事指挥和协调困难。建立欧洲军需要解决军事指挥和协调的问题。欧洲各国在军事战略、作战理念、军事装备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如何确保各国军队在需要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协同作战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比如,组建了欧洲军,谁是总指挥、军费如何分配、各国出兵比例是多少、装备如何统一和维护等等一系列问题。另外,目前北约仍是欧洲安全的核心,拥有完整的指挥体系、快速反应部队和后勤保障能力。如果欧洲建立自己的军队,如何与北约在战略上协调,避免功能重叠或冲突,这也是一个现实难题。

解决俄乌冲突实现真正的和平,需要各方在政治和外交领域多想办法,相向而行,建立互信,拿出一个照顾各方利益切实可行的和平方案,而不是一味在军事上斗狠,欧洲人该换换脑筋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