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个四野系统中,有唯一的一个从师长直接提升为纵队司令员(军长)的。
此一人,便是钟伟。
钟伟
1945年,钟伟率10旅随新四军3师踏上进军东北,参加东北人民解放战争的征程。1946年9月,新四军3师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下辖4、5、6三个师,钟伟出任第5师师长。
1947年靠山屯战斗,钟伟3次违抗命令,果断行动,抓住战机,为东北民主联军“三下江南”战役的全胜做出了重要贡献。战后,钟伟获赞“敢于打违抗命令的胜仗”,由此名声大噪。
《东北三年解放战争军事资料》中评价钟伟统率的5师:“系东北部队中最有朝气的一个师……”这样的评价颇高。
1948年初,在靠山屯一战中打出名头的钟伟即被由5师师长破格提拔为东北野战军12纵队司令员,辽沈战役结束后,12纵又改编为第四野战军第49军,钟伟任军长。
49军下辖第145师、第146师、第147师和第162师4个师,师长分别是温玉成,王奎先,沈启贤和王兆相。
这几位师长,可以说都是从基层红军战士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军中骁将,后来大授衔,他们也都得到了组织上的认可,成为了开国将军.
不过军长钟伟和王奎先,沈启贤和王兆相3名师长都被评为少将军衔,另一位师长温玉成却超越军长钟伟,被授予了中将军衔。
这一结果在全军可以说是只此一例,也引发了不少讨论。温玉成为什么能超越一众同级和老首长,被授予中将军衔呢?
其实,温玉成也是个老资历,他出生于有名的将军县江西兴国,15岁参加红军,中央苏区的5次反“围剿”战斗,都有他的身影。
红军长征那一年,温玉成19岁,已经任上团政委,在长征时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湘江血战中,温玉成所在的红8军团承担了保护中央红军主力的后卫重任。
战后休整时,朱德曾高度评价温玉成在此役中的突出表现。
1935年,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胜利会师后,实行混编,温玉成被派到红四方面军工作,担任了负责警卫工作的懋功独立营政委,随四方面军3过草地,出色完成任务。
1937年担任红5军团骑兵团政委,随西路军远征甘肃,踏上一段悲壮的西征路途。
西路军西征,遭遇西北军阀马步芳,最后2万多名指战员只有李先念率一个支队艰难抵达新疆,其余战士大部分牺牲在战场,或被俘后遭残忍杀害,只有少部分回到陕北。
而温玉成所在的红5军团,是为对抗马步芳麾下强悍的骑兵所设,在高台一战中,红5军团损失惨重,军团长董振堂被马匪杀害,温玉成因腿部负伤被俘,被关押在兰州。
后来,他趁敌人不备,机智逃脱,忍着伤痛,沿途要饭,经过一个多月的艰难行走,才终在甘肃平凉附近回到革命队伍。
抗日战争时期,温玉成曾任新四军六师18旅政委,后兼任旅长,开辟了澄锡虞地区及江高宝地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而京剧《沙家浜》的原型正是温玉成的18旅。
抗战胜利后,温玉成奉命入东北,东北民主联军创建初期,温玉成率1个架子团到哈尔滨的阿城地区剿匪,开辟根据地。
所谓“架子团”,其主要特点是配齐了团、营、连、排各级干部,但缺乏实际战斗人员,没有战士,需到达作战区域后进行招兵扩招。
而温玉成就是率这样一个架子团,在十分复杂的环境里,一面剿匪一面扩大武装,在短短半年的时间里,把队伍拉了起来,发展到3个团5200多人,编成东北民主联军独立2师,他担任师长。
后来,独立2师投入解放战场,第一仗就凭借铁脚板、飞毛腿,捉住战机,对敌人穷追猛打,成功歼灭敌一个师,受到“东总”表彰。
1948年6月,独立2师改编为东北野战军第12纵队34师,温玉成仍任师长。12纵的司令员,正是破格提拔的钟伟。
而温玉成的战绩其实一点不比钟伟差。1948年东北野战军主力围攻长春时,温玉成率34师充分快速行军,穷追不舍的作战特色,大步进退,在长春和开大之间往返拉锯4次,使沈阳之敌无力北援。
后长春和平解放,温玉成又率34师赶到铁岭,混战一天,成功俘敌少将守备司令彭定一以下4000余人。
接着,温玉成又率部插到鞍山一带,堵住从沈阳出逃的敌207师,迫使敌人缴械投降。
如此,十几天的时间,温玉成所率34师即创造了歼敌两个师的成绩,迎接东北全境的解放。
打天津时,温玉成又利用护城河冰层未破的有利时机,指挥34师,避开敌人据守的大路,出其不意,从敌人忽视的冰河突破,向河堤两翼发展,选择敌人弱点攻入城内,与敌鏖战,经过一昼夜激战,夺取了敌城南阵地,俘敌4000多人。
温玉成
天津解放后,34师番号改为49军145师,温玉成仍任师长,率部南下,凭一双铁脚板转战全国。
后来大授衔时,温玉成被授予中将军衔,比自己的老首长钟伟还要高,更为关键的一点是,他去了抗美援朝前线。
1950年,时任40军军长的温玉成,率四十军,辖第118八师、第119师、第120师,从安东出发,首批跨过鸭绿江。
值得一提的是,40军的前身是被称为“旋风纵队”的东野3纵,由鲁中军区和冀热辽军区的老八路组成,司令员是赫赫有名的韩先楚上将,40军建功赫赫,温玉成能担任这样一个王牌军的军长,也足见他的能力以及中央军委对他的器重。
进入朝鲜战场后,40军首战两水洞,即取得胜利,歼敌1个步兵营和1个炮兵中队,击毁了敌军第一辆坦克,缴获各种枪支火炮汽车,活捉了第一批敌军俘虏……
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高度评价:“四十军首战,打响了志愿军入朝参战第一枪。”
消息传回北京,毛主席当即表态,将10月25日,定为志愿军的出国纪念日。
此后,温玉成率40军参加了抗美援朝第一至第五次战役、1953年春反登陆作战准备,直至1953年7月朝鲜停战后回国。3年时间,40军毙伤俘敌43300余名,名震朝鲜半岛。
而温玉成作为为数不多全程参战的军长,凭借在战场上的出色表现荣获“志愿军十大虎将”之一的称号。
右一温玉成
回国后,温玉成历任广州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北京卫戌区司令员,成都军区第一副司令员。
凭借一身战功,尤其突出的西路军悲壮经历和抗美援朝经历,1955年,年仅40岁的温玉成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军衔,实属名不虚得。
素材来源:
[1]王卓雯.悍猛战将钟伟[J].党史纵横,2010,(12):20-22.
[2]宁河.钟伟:中国的巴顿将军[J].中国老区建设,2007,(08):65-67.
[3]马荣升.打响抗美援朝第一枪的温玉成[J].党史博采(上),2022,(01):53-57.
[4]陶朱问.温玉成的沉浮录[J].党史天地,2000,(10):14-18.
喜欢本文的朋友,可以点下“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