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地名研究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地名资讯

《郡县释名》江西上下卷

他身居官场,却对地名情有独钟;他敢为人先,写就我国古代地名学的集大成之作《郡县释名》。

关于江西政区地名,他高屋建瓴地总结:“大都江右之名,不出山水、人物,则出年号、祥瑞。”

他的著作一度被误解,遭遇不公正的评价。如今,《郡县释名》的价值正被重新评估,焕发出耀眼光芒。

01

敢为人先写就《郡县释名》

这位先贤就是江西泰和人郭子章。不久前,中国人民大学华林甫教授、北京社会科学院孙冬虎研究员等著名地名学者汇聚泰和县冠朝村,考察郭子章的家乡。郭子章及其地名学名著对江西意味着什么?江西又该如何传承弘扬郭子章留下的地名学遗产?

冠朝村位于泰和县冠朝镇,是泰和县数一数二的大村,村民70%为郭姓。郭子章就是从这里走出去的杰出先贤。


冠朝村卫星图 叶骏/供图


冠朝村内情况

郭子章(1543—1618年),字相奎,号青螺,又号蠙衣生,明隆庆五年(1571年)进士,历任福建建宁府推官、广东潮州府知府、浙江参政、山西按察使、湖广右布政、福建左布政、贵州巡抚等。


今人创作的郭子章像 叶骏/供图

万斯同《明史》评价郭子章“能文章,尤精吏治。由建宁府推官累迁至福建左布政使,皆有政绩”。

郭子章任贵州巡抚十余年,为贵州地区开发和区域治理殚精竭虑,其间最大的功绩是平定播州杨应龙之变,把播州纳入中原王朝的有效统治之下。贵州人为纪念郭子章,把他增祀入名宦祠。


《资德大夫兵部尚书郭公青螺年谱》 叶骏/供图

郭子章一生宦迹遍天下,他酷爱读书,勤于写作,宦辙所至,多有文字存留,如《燕草》《闽草》《黔草》等。在他存世的著作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他的地名学名著《郡县释名》。

郭子章撰写《郡县释名》的时代,人们尚未充分认识地名的价值,而郭子章对地名情有独钟。他处处留心地名问题,甚至儿子的名字也以他的任职地命名。

有感于《汉书·地理志》《续汉书·郡国志》对郡县名称的解释过于简略,郭子章认为鸟兽草木之名,孔子犹欲多识,郡县之名更为重要。他广泛披览史籍、实地考察、博访通人,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写成《郡县释名》,该书解释了明代绝大多数县名。据华林甫教授研究,万历中后期全国1682个政区地名中,郭子章阐释的有1411个,释名率高达83.9%。



《郡县释名》中关于江西的部分地名。

尽管我国古代不乏关于地名学内容的文献,但专门阐释地名渊源的,郭子章的《郡县释名》是第一部。

地名种类繁多,数不胜数,面面俱到解释地名,显然是不现实的。郭子章选择我国较为稳定的政区地名特别是县名进行诠释,抓住了关键。他把县名集中起来阐释,开创了集中阐释我国县名渊源的先例,《郡县释名》也因此被视为我国古代地名学的集大成之作。

专门解释县名渊源的著述思路,对后世影响深远。民国时期,山东人吕式斌仿照《郡县释名》撰写《今县释名》,对全国1927个县名由来进行解释。


《今县释名》中关于江西的部分地名。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当代著名地名学者史为乐先生,主编了享誉学界的《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在编纂该书时,他还念念不忘编写一部《中国省县释名》。


史为乐先生《中国省县释名》部分手稿

02

遭遇不公正评价

在我国古代传统经史子集分类中,地理是史学的附庸,地名是学者研读经史的辅助。乾嘉时期,朴学盛行,地名学在学术主流之外缓慢发展。

官方编修《四库全书》,四库馆臣在撰写《四库总目提要》时,郭子章及其《郡县释名》进入学者视野。


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书影

不幸的是,《郡县释名》成了批评的对象,四库馆臣介绍该书时说:“其书以郡县地名一一诠释,其文义可通,则略为训诂,如福州则云取百顺之名、永清则云取边境永清之类,皆固陋之甚。至其不可解者,则置而不言,亦何取于释名乎?”四库馆臣认为《郡县释名》固陋之甚,对有些地名置之不理,未能达到释名的目的。



《四库总目提要》仅用83个字介绍《郡县释名》,除基本信息外,批评的文字占一半以上。这些负面评价,极大地影响了后世对《郡县释名》的认知。受此评价影响,有些学者在未见到《郡县释名》的情况下,对该书产生成见,甚至人云亦云。

郭子章在地名学领域冲破了一个时代的偏见,他的著作又被另一个时代的偏见所误解,这不仅是郭子章及《郡县释名》的不幸,也是我国地名学发展的不幸。

四库馆臣对《郡县释名》的批评,一方面是认为《郡县释名》的解释过于简单,在乾嘉考据之风盛行的年代,这种批评是可以理解的。以今人的眼光观之,这恰是地名释义的精炼;另一方面则是有些县名郭子章未能作出解释,即《郡县释名》中有一百多处未释义的县名。

对我国地名学史有深入研究的华林甫教授认为:“四库馆臣讥之‘置而不言’‘固陋之甚’是片面的、夸大其词的,因而也是不公允的。”事实上,郭子章宁可不言而不乱言的处理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精神,是值得赞扬的。


华林甫教授部分地名学著作

03

异代回响焕发时代光芒

20世纪70代末,我国启动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有力地推动地名工作实践,地名学研究逐渐受到重视。经过傅九贵、华林甫、孙冬虎等地名学者的“挖掘打捞”,郭子章的地名学贡献逐渐为学术界所接受,《郡县释名》的地名学价值得以彰显。

在冠朝村,郭氏后人拿出珍藏的族谱,供华林甫等学者翻阅。熟知祖先历史的郭一平兴奋地说:“华教授,我认识您,看过您关于郭子章的文章。”而华林甫教授也以郭子章学术的崇拜者自居,能够亲自寻访研究对象故地,翻看其族谱,同时自己的研究成果被认可,对于一个学者而言,没有比这更开心的事情了。


华林甫、孙冬虎等地名学者在泰和考察

在早已找不到踪迹的郭子章墓地旁,地名学者久久不愿散去。由于时代久远,周边灌木丛生,我们已经无法获知郭子章墓的准确位置。如今,第四次文物普查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专家们期待能够借助这次普查,探寻到郭子章墓地的精准位置。

透过历史的烟云,今天,我们该如何继承和弘扬郭子章留下的地名学遗产?


不久前,在泰和县召开的郭子章与泰和县地名文化资源发掘利用座谈会上,专家们建言,希望江西能够有计划地整理包括《郡县释名》在内的郭子章遗著,擦亮郭子章这张闪亮的地名学名片,专家们期待把冠朝村建设为展示江西乃至全国地名学成就的地标。


泰和县冠朝村郭子章故居。

2024年12月8日,江西省首届历史地理学学术研讨会在南昌召开,来自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暨南大学等全国各地的60余位学者见证了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历史地理研究室的成立,这是全国地方社科系统成立的首家历史地理研究室。

研究室的工作计划之一,即是开展郭子章及其地名学名著《郡县释名》的研究。华林甫建议,江西有着悠久的地名学研究传统,应该结合自身的研究基础,在地名学研究领域持续发力。

12月9日上午,华林甫先生专程前往江西农业大学,为江西地名研究小组的同学讲解中国传统地名学的发展历程。三天后,江西召开行政区划历史文化座谈会。会上,郭子章及《郡县释名》再次引发关注。


华林甫教授在江西农业大学开设地名学讲座

地名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涉及政治、军事、国防和外交。在战争年代,地名具有极大的军事价值;承平时期,地名的文化价值又相当突出。我国地名学经过20世纪80、90年代的辉煌后,一度陷入沉寂,当前,亟待建设具有中国气派的地名学学科。


作为新兴交叉学科,地名学对于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地名学学科建设中,郭子章及《郡县释名》的价值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人认知。我们期待着,江西能够接续郭子章的地名学研究传统,经过不懈努力,有朝一日成为我国地名学研究和地名工作实践的高地。

作者:江西地名研究小组

编辑:宋柄燃



微信扫码加入

中国地名研究交流群

QQ扫码加入

江西地名研究交流群

欢迎来稿!欢迎交流!

转载请注明来源:“江西地名研究”微信公众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