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大帝朱元璋作为大明的奠基人,那身边自然是能人如云一般。

这其中汤和肯定是非常特殊的一个人,论作战能力他显然比不上徐达常遇春这样的猛将,论神机妙算他又比不过刘伯温这样的能人异士。

但即便如此,他却能够在大明建国后残酷的政治斗争中安然无恙。

那么他究竟付出了什么代价?又是怎么能脱离斗争的呢?



遇到贵人

“重八哥,看我给你带什么来了。”

汤和兴冲冲的跑到了朱元璋的面前,从怀里掏出一个大饼。

朱元璋的眼睛瞬间一亮:“是大饼!俺就知道汤和兄弟对俺好。”

在当时那个年代,老百姓们生活的环境并不是很好,朱元璋的出身更是差,从小吃不饱饭,给地主家放放牛为了混口饭吃。

而因为其讲义气,有主意,身边也有几个交心的好朋友,其中汤和与他的关系无疑是最好的。

汤和的家庭情况虽然也不富裕,但是比起朱元璋是好了不少。



所以经常能够从家里偷偷拿出来点吃的接济朱元璋,他将朱元璋当做自己的哥哥一样对待。

“等着吧!到时候等俺成了大事,肯定少不了你的!”朱元璋一边吃着大饼,一边为汤和画了一个大饼。

当然朱元璋最终凭借着自己的能力以及身边这些能人的辅助最终真的实现了,但是在当时谁也不相信,这个穷酸落魄的小孩能成为大明的开创者。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人慢慢的选择了不同的道路,朱元璋想要出去闯荡一番,我们知道这个时期的他可以说是流年不顺。

而汤和则是很快加入了当时起义军的队伍,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在队伍中混的也算是风生水起,摇身一变成为了起义军中的一个小官。

每天的生活环境也变得好了起来,汤和已经干出一番成绩了,再看看朱元璋此时,还是平平无奇的样子。



汤和在队伍中发迹之后,依然想着自己幼时的大哥,派人找到朱元璋共商起义大计。

朱元璋正愁自己一身的抱负无处施展,自然是很乐意加入到队伍当中。

既然加入队伍,那免不了要从基层做起,大家经常能看到这样一幕,一名起义军的干部和一个士兵之间打打闹闹,并且这个干部对这个士兵的态度非常恭敬。

因为汤和始终记着,自己的这个大哥许诺自己将来一定能够成就一番事业,自己心甘情愿的辅佐。

就是这个不起眼的小兵很快就在起义军内部干出了一番成绩,当然这和汤和在一旁辅佐也是离不开的。



朱元璋本人更是在战场上敢打敢拼,并且有着非常强大的战术思维。

在短短的时间内就成为了起义军中的重要人物,可见朱元璋这个人天生就是打天下的料子。

干了这么多的职业,最终却在造反这条路上是走的最远的。

晚年自保

“汤将军,这点心意还请您笑纳。”

张士诚手下的重臣带着大量的金银珠宝找到了汤和,此时的天下已经形成了鼎立的局势。

元政权的威胁已经没那么大了,主要是各地的起义军,陈友谅张士诚,这两个人物才是现在最重要的目标。

此时的汤和已经是朱元璋麾下的一员大将,手中握着重兵,可以说在这个时期的汤和成为了张士诚首要争取的对象。

即便是面对着大把大把的金银珠宝,汤和的面色依旧是冰冷的:“请回吧,我们之间没什么好谈的。”

汤和对朱元璋的忠心可见一斑,可以说这么多年来,汤和跟着朱元璋南征北战。



几次差点丧命,但是从来没有后悔过,而朱元璋更是在这个乱世中展现了自己超凡的智慧。

不仅仅是击败了大元的军队,更是将实力最为强劲也最为冷酷无情的陈友谅击败。

最终在这个乱世当中杀出了一条血路,成立了自己的政权。

这时曾经跟随着朱元璋的功臣们纷纷受赏,汤和却显得非常低调,因为他知道,有时候得到的越多反而会失去的越快。

他用了一招,那就是隐忍,就在朱元璋坐上龙椅之后,并没有忘记这个跟自己一路走来的老兄弟。

封官赏赐这时少不了的,并且还将他的地位在朝廷内部进一步的提升,方便他在这个复杂的环境中自保。



并且在之后让他驻守在边关重镇,可以说是非常信任他了。

只不过到了后期朱元璋的性格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让这些老兄弟们越来越摸不透。

这也主要是因为当时朝廷中发生了很多事,让朱元璋对这些大臣们的信任一步一步的磨灭。

他不知道谁会是下一个想要害自己的人,也不知道下一步谁又会偷偷的夺自己的权。

他只能依靠自己的判断,毕竟是从斗争中走出来开的皇帝,他的手腕很硬。

这些大臣们该杀的就杀,这样果断地杀伐,让这些大臣们的心中非常不安。



汤和看到曾经的重八大哥变了,变得冷酷变得残忍了,或许这就是当帝王的代价。

于是他果断地交出了自己的兵权,表示自己要回家养病去了。

这样的行为也让他受尽了朝廷中重臣的责怪,他们出言攻击汤和,认为汤和这样的行为根本不像一个大臣,没有一点责任心。

面对着这些流言蜚语,汤和始终闭口不言,没有透露出半个字。



事实证明汤和的选择非常明智,隐退之后的他和众多的妻妾在一起,汤家开枝散叶。

不参与权力斗争导致汤家在当时的明朝非常的繁荣昌盛。

参考资料
《明太祖实录》. 卷二百四十: 明朝.
张廷玉. 《明史》. 清朝: 汤和传.
方孝孺. 《方孝孺集》. 明朝: ..
《邳州志》. 清代: 卷八·軍政.
李贽. 《续藏书》. 明朝: 卷三.
《毘凌汤氏族谱》. 民国: 序.
汤和. 蚌埠市人民政府. [2023-06-13].
民间信仰的历史传承与申遗策略――以温州宁村“汤和信仰”为例.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2023-06-13].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