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宁夏频道

人民网银川2月21日电(周航)2月21日,宁夏银川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银川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新闻发布会现场。人民网 周航摄

2025年1月9日,国务院批复《规划》。根据国务院批复,银川市城市性质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西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核心功能定位是全国重要的能源产业基地、西北先进制造业基地。

“《规划》的编制是银川市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城市治理现代化、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的必然要求。”银川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姜珉翰说,《规划》的实施将为银川市统筹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提供科学指引,为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奠定坚实的国土空间基础。

《规划》的目标愿景是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建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到2050年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区域互通、城乡互补、山水林田湖草沙有机融合的国土空间格局全面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呈现出欣欣向荣和富有“塞上江南”特色的大美银川魅力图景。

《规划》构建“三廊三区”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其中“三廊”指的是以贺兰山、黄河、典农河-阅海三条生态廊道,重点是引领“两山”转化,通过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价值,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三区”指的是以主城区为中心的首府功能核心区,以贺兰县、永宁县为主体的城乡一体发展示范区,以灵武市、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为重点的东部生态经济先导区,通过合理配置资源,提升人口集聚能力和经济发展优势,协调人地水关系,促进高质量发展。

《规划》统筹划定了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到2035年,全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91.80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58.14 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561.79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控制在642.26平方千米以内,进一步夯实永续发展的基础。

新闻发布会重点介绍了4个方面,一是加强生态保护治理,筑牢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屏障,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全面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功能;二是强化科技产业创新,引领宁夏沿黄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重点,进一步夯实空间支撑,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三是提升城市品质内涵,打造更加绿色宜居的塞上湖城,统筹安排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系统优化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养老等空间布局,构建优质均衡、便捷可享的公共服务体系;四是传承厚植文化底蕴,塑造更有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持续推动历史城区与现代街区和谐共生,文化遗产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使文化旅游成为城市新名片,建设成为国际旅游目的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