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行海洋)2月21日,记者从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布会获悉,目前,全国共有在任人民陪审员34.1万余人,比2015年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前扩大了3倍。

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主任李成林表示,之所以在司法审判中引入人民陪审员,是考虑到人民陪审员直接参与审判活动,可以充分体现审判权来源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受人民监督的根本属性,且人民陪审员来自社会各行各业,能够与法官的专业性形成优势互补,有利于查明案件事实、准确适用法律。

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共有在任人民陪审员34.1万余人,比2015年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前扩大了3倍。其中男性约占49%,女性约占51%,高中及以上学历约占93.6%,基层干部、社区工作者约占39%,农民及无固定职业人员约占13%。人民陪审员队伍几乎涵盖了各行业、各领域。

2018年4月人民陪审员法实施以来,全国法院人民陪审员共参与审结一审案件1406万余件,其中刑事案件304万余件、民事案件983万余件、行政案件117万余件,参与组成七人合议庭审结案件3.5万余件。

“今天我们发布人民陪审员参审典型案例,在社会高度关注的重庆姐弟坠亡案、余华英拐卖17名儿童案中,人民法院引入4名人民陪审员和3名法官组成七人合议庭,从公序良俗、伦理道德等层面对案件事实、刑罚适用进行分析判断,用群众的朴素良知校准司法的专业天平,严厉惩处突破人伦底线的犯罪行为,有效提升了裁判结果的社会公信力。”李成林介绍。

与此同时,社会公众认为部分人民陪审员参与案件审理存在“陪而不审、审而不议”的情况,有的地方则是习惯使用某个或某几个人民陪审员,形成“常驻陪审”等问题。

李成林表示,近年来,各地法院在推动人民陪审员参审实质化、均衡化上持续用力,着力解决部分人民陪审员“陪而不审、审而不议”的问题,细化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程序,保障人民陪审员参审权利。

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法官管理部部长侍东波介绍,人民法院严格落实个案随机抽取的机制,多地法院通过开发运用随机抽取软件、建立错时参审机制等方法,随机抽取人民陪审员参与案件审理。严格落实每名人民陪审员年度参审案件数上限一般不超过30件的规定,探索建立参审案件数量预警、失衡提示等机制,运用信息化系统自动停止抽取参审案件数已达上限的人民陪审员,努力实现参审案件数合理调配,确保广大人民陪审员充分参审,切实解决“驻庭陪审”“编外法官”等问题。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张彦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