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扬州市职业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光电2401班开学第一课,班主任给学生们带来一份特殊的见面礼——《动画——哪吒闹海》特种邮票,这套邮票代表了老师对学生释放个性、敢作敢当的鼓励,也是该校探索思政课教育的具体体现。
近年来,扬州市职业大学创建了由思政小课堂、社会大课堂、网络云课堂组成的“三维”教学空间,打造了课程融通、师资融合、文化融入 “三融”育人机制,构筑了理论认知度、信念内化度、行为外化度“三阶”目标体系,探索“三维三融三阶”思政课育人模式。
该校结合专业及“好地方”扬州地域文化特色,不断开拓社会大课堂资源,先后与市烈士陵园、市科技馆、邗江区好人馆、高邮抗战最后一役纪念馆等数十家单位建立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制定思政实践课实施方案,编写实践教学指导书和特色教材5本,师生现场实践教学参与达2万人次。组织思政课教师围绕扬州本地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先后编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篇)高职读本》《公民道德建设的传承与创新》等校本读物,举办中国精神系列讲座50多场,运用职教云、雨课堂、学习通等平台构建网络思政课程,积极向信息化、智慧化课堂转变,以泛雅超星、中国大学慕课平台为依托建设《思想道德与法治》等主干思政课在线课程,丰富网络思政云课堂资源。
“学校要求思政课教师结合学生专业实际挖掘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有机融合‘思政元素’‘专业元素’,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同时在专业实践基地上建立思政实践基地,将思政育人工作渗透到学生学习见习实习全过程”。扬州市职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莉说,目前学校已通过课程融通、师资融合、文化融入“三融”机制,形成“专业教师讲技能+思政教师析价值+企业导师传经验”的协同育人格局。
“老师会把最新的社会热点融入课堂教学中,让思政课变得更有趣了。”该校信息工程学院李同学说,为实现思政教育从“模糊评价”到“精准画像”的跨越,学校以理论认知、信念内化、行为外化为导向,建立由理论认知度、信念内化度、行为外化度组成的“三阶”目标体系。还先后成立了“晓轩先锋队”“红医志愿服务队”等学生组织。
近五年,扬州市职业大学涌现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省级以上先进典型2000多人次,3000余名同学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80余名同学获省级优秀学生干部、省级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2024年,有两个学生团队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和银奖。扬州市职业大学党委书记马顺圣表示,思政课是增强职业教育教学育人实效的重要途径,今后学校将继续加强思政课建设力度,真正把思政课建成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人生大课。(刘卫琴 张莉 张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