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叶秋臣
终于抽时间看完了《永夜星河》全集,补作业的速度其实挺快,嗖嗖嗖就刷到了大结局。
坦白讲,这是令人很惊喜的一部剧。
整体氛围轻松幽默,笑点频出,可看性很强。
题材也新鲜有趣,女主角穿书后爱上了故事里的虚拟人物,一路打怪升级后又回到了现实。
过程中很多的安排都有点玩游戏的感觉,比如终极大战前在塔内逐层突破,就像是集中练级。
虞书欣是真的很会选剧本和角色,目前来看都与她本人很贴合,妥妥统治了这条可爱萌妹的赛道。演起来毫无压力,只需要做自己就能表达顺畅且自然,完全不存在需要跳出舒适圈的情况,有点无敌。
另外,好像虞书欣只要穿上婚服就必定会有名场面,在《苍兰诀》里也如此。
最开始,凌妙妙只是把这个《捉妖》的小说世界当成游戏来玩,现场看小说的既视感很搞笑,就像现实里想要演短剧只为了过一把总裁瘾似的。
丁禹兮饰演的慕声,是本剧男主角,也是小说作者本人浮舟的精神载体。
叶秋臣在看剧的时候,发现丁禹兮很会演“心痛”,跟着我看得也心里揪揪的疼。
碰到打戏的部分,有些动作和神情与孙悟空有点神似,尤其是手握上弦月的时候。
慕声出场是以黑莲花的形象示人的(《永夜星河》本身就是改编自小说《黑莲花攻略手册》),他最关键的特点就是多疑腹黑城府深,并非大众普遍认知里那种正直善良的完美男主角,这一设定非常重要。
所以在《永夜星河》里,传统的男一和女一,变成了男二和女二,如此的颠倒反而让故事更出彩了。
就像凌妙妙说的,浮舟写的《捉妖》不好看,但她经历的《永夜星河》很感人。
不过以我个人的观感来看,前半段比后半段要更有吸引力。
在一行人出发去找陆淮安开始,剧情就有点普通和无聊了。主要还是因为凌妙妙获取天启神力之后大量丧失了现实记忆,导致那份穿书的反差感消失,故此才会相比之前稍有逊色。
接着,叶秋臣就讲一下网上争议声最大的结局设计,并写下自己对此的解析
首先我们要清晰这部剧的定位,贴有“奇幻”标签。
毕竟穿书这样的事儿,现实里可遇不到。
既然已经“奇幻”了,就要允许它有脱离现实认知的设定。要稍微带有一些虚拟和猜测的成分去理解整个故事,否则怎样都是解释不通的。
此时我们就必须尝试以创作者的视角去解读了,而不是跳出故事的框架,单纯以自己的想法去理解。
像我在追剧的时候,就很纠结大结局时的尘妖为什么能够出现在第九层的塔底。但仔细一想,尘妖能够显示好感度的百分比,那就是系统的小弟,自然是系统这个“神”想怎么突破规则都可以。
所以遇到这类想要质疑的内容,可以先顺着创作者的设定去捋一捋,实在解释不通再去吐槽。
看完大结局后,相信大部分剧粉应该很难接受“慕声=浮舟”的说法,虽然是同一演员诠释,但与凌妙妙共同冒险的是慕声,浮舟只是创造了整个世界的作者而已。
就像你喜欢某个剧里的角色,但并不等于你喜欢上了写本子的编剧,一个道理。
如果最初就设定是浮舟和妙妙一起穿书,浮舟只是一直隐藏自己事先知情,并希望和妙妙通过相处逐渐彼此了解,主视角跟着女主来发展,中途再放一些线索和伏笔,或许比这样的大结局接受度更高些。
因为在回忆共享的前提下,慕声就可视作浮舟现实记忆里的一部分,与凌妙妙相同。
这样,现实里的两个人牵手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可是显然,电视剧没有明确这样去拍。
在最后一集之前,慕声完全不知道自己就是浮舟的“分身”,还是等两个人登完天梯后,见到幼年浮舟的意识才合体的。
也就是说,《捉妖》世界里浮舟曾经短暂以慕声的身体存在过。
此时的慕声和浮舟,首次画上了等号。
但由于影视题材限制的原因,“穿越”这件事总要以“梦”为幌子掩饰过去,所以剧集拍出了目前这个版本。
最合理的解释,就是整个《永夜星河》的故事是浮舟和妙妙共同做的一场“梦”。
浮舟在做手术的时候意识游离,因为创作者是其塑造的世界最强有力的精神支撑,一旦长时间陷入昏迷状态,就会撕开穿梭的口子。
《捉妖》的世界有了缺口,就吸引了他一直以来最希望深度接触的妙妙执行穿书模式。
但穿书需要一个合适的契机,读者单纯的目视和聆听,不足以构成强关联。
所以,就安排了在凌妙妙刚刚写完书评后。
写下书评,她就与《捉妖》世界形成了痕迹化的强关联,加上浮舟对她的执念和欲望,促成了此次的穿书。
这就是看完大结局后,剧情早在第1集就埋下的关键伏笔。
叶秋臣刚刚在前文提到,最理想化的状态是浮舟+凌妙妙一起穿书。
由于凌妙妙在穿书的时候,明显是清醒的状态,意识也是清晰的,所以她在《捉妖》的世界里,能够保留现实的记忆。
假设浮舟也穿书了,但他是被凌妙妙进入世界才关联进来的,且手术时处于昏迷状态是非清醒情况,因此慕声失去了浮舟的现实记忆,单纯作为小说角色而存在。
简而言之,妙妙清醒时穿书,所以保留现实记忆。而浮舟是昏迷时穿书,因此没有现实记忆。
浮舟,其实一直在慕声的身体里。
我们可以看看慕声的设定,浮舟在写这个角色的时候,充满了自卑和不自信。以自己为原型塑造的人物,却身世坎坷,从未获得过认同,表面看上去也只是个恶毒的男二号。
浮舟是把自己所有的经历,都写给了这个角色载体,再次将浮舟=慕声的关联性拉高了。
剧情还通过小兔子苹果,拍了一处相互对应。
在大结局灭天之劫时,现实里浮舟的意识被这个穿书到他梦里的林妙妙给唤醒,所以浮舟手术后才能苏醒,摆脱自身疾病,成为一个正常人。
这段经历,与慕声遇见凌妙妙之后被救赎,是相互对应的。
穿书类的结局往往不太好写,毕竟大方向都是要回到现实,所以就只能用两个世界之间的强关联来表达,只要不是彻底待在虚拟世界,那么将共同的回忆置换过来,就能够基本圆上。
剧中设定是浮舟深爱着凌妙妙,并在台词里提示过“没有任何一种力量,可以让你忘掉挚爱”。
凌妙妙愿意为了慕声他们这些“纸片人”,彻底放弃自己回到现实的机会,可见彼此已经深爱到极致。
但系统并不会真的让她回不去,因为系统的力量也不能让凌妙妙忘记挚爱。
加上榴娘抽取记忆的局限性,就是挚爱之人靠近即可能咒语失效。
因此在签售会上,当承载着慕声记忆的浮舟靠近凌妙妙后,触发了回忆重载机制,再次Call Back了“没有任何一种力量,可以让你忘掉挚爱”的设定。
解释得通,所以不算烂尾。
这毕竟是带有奇幻色彩的作品,不能完全基于现实认知去解构。
说实话,小说的世界真的很简单,求人帮忙甚至不需要太多的动员和解释,大家就能倾其所有,比如众人借力搭天梯这场戏。
就这份单纯,我都挺羡慕的。
最后,我还想再分享几个追剧过程中的碎碎念。
在凌妙妙给他们一行人起名竹林四侠后提到了“团魂”,我瞬间想到了虞书欣和THE9。
众人一起破阵的画面,总会让我联想到《数码宝贝2》的最终篇,那些孩子们也汇聚了希望之光。
另外真的很想表扬一下剧组,对台词发音这种细节的用心程度。
虞书欣多次念对了“氛围”(fen一声)这个词,丁禹兮也念对了“面目可憎”(zeng一声)。
对于叶秋臣这种强迫症来讲,真的很友好。
在诸多的外部环境限制下,我认为《永夜星河》其实已经尽力去做到最好。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总的来讲能够做到首尾呼应,以及关联情节之间的相互对应。
如今剧集播完也过了一段时间,热度早已褪去,所以我这篇文章就不存在刻意去洗白的嫌疑,反而更能表达一个普通观众追剧的心情。尽管晚了一些才发布,也未尝不是一个最好的时机。
这,就是最好的结局。
文/叶秋臣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叶秋臣)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抄袭必究—欢迎转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