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断深化东西部协作的过程中,普陀区与禄劝县的产业合作步入快车道,特别是一批高原蔬果、特色中药材等产业在彝山苗岭扎根壮大,通过项目联农带农、产业强链补链、产品入沪出圈等策略,绿水青山的自然资源优势正转化为经济增长点,描绘出产业兴、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合作共建,联农带农
在皎平渡镇,高海拔、高光照、高温差的自然环境为高原有机蔬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条件。依托东西部协作机制,政企双方携手共进,深化合作,正共同实施芸岭鲜生有机农业产业园二期建设项目,计划新建大棚460亩,扩大种植规模的同时,进一步提升蔬菜的品质和产量,从而让村民乐享发展红利。
当前,该项目正持续优化利益联结机制,构建出“龙头企业+院所+合作社+农户”的一体发展模式和多元主体协同模式,惠及18个村民小组681户农户,企业每年支付村民土地流转金140余万元,为村民增加了一条稳定的收入渠道。除此之外,村民还可以在这里就业,工作离家近,收入可观。我们算了一笔账,如果产业园内所有蔬菜种植、蔬菜采摘、蔬菜打包岗位均使用本地村民,建成后将带动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超过60万元,创造固定用工岗位80个左右,人均年增收超2.5万元。
立足禀赋,向“链”而生
冬日时节,当我们走进转龙镇轿子雪山之下的天麻基地,扒开树荫下松软的腐殖土,一个个即将成熟的乌疙瘩呈现在面前。那可是“金疙瘩”!
禄劝是全国十大中药材资源县之一,云南省首批20个“云药之乡”之一,大面积种植的中药材有当归、天麻、附子、草乌、重楼、续断、三七等品种。2024年,禄劝中药材种植面积超16万亩,预计产值突破12亿元。
随着产业的不断壮大,对低温储藏保鲜的要求越来越高。普陀区在转龙镇恩祖村投资建设农产品冷链中心,用来存放天麻产品以及天麻生长所需的蜜环菌。
冷链物流成功补齐了转龙镇林下天麻、三七等中药材从源头种植,到生产加工,再到品牌打造的全产业链布局中的关键一环,同时解决了乌蒙乡、雪山乡、转龙镇、九龙镇等片区农特产品的存储、运输、精深加工等问题,助推了产业发展,提升了当地农特产品附加值。
除此之外,一系列为“链”而生的项目取得了成效。例如,在屏山街道建设种苗培育基地、食果品加工中心,建成后每年可培育种苗500万株,分发给各种植基地和农户种植,同时可为果蔬提供分拣、冷藏、烘干、冻干、包装等加工服务,提高果蔬品质、品相,延长保质期限,提升种植农产品附加值。
目前,禄劝县的高原特色产业正向着组培、育种、种植、分拣、包装、加工、冷藏的全产业链建设目标推进。
市场驱动,云品出圈
酒香也怕巷子深,产业帮扶还必须考虑销路的问题。我们成立了禄劝县乡村振兴农产品集采中心,每天的大屏幕上循环播放天麻、竹荪、银耳、人参果、荞面粑粑等当地特色农产品的介绍,来自全县17个乡镇街道及邻近的几个县(区)的400多个农特产品进行包装后,摆满集采中心的货架。中心为禄劝乡村振兴农产品展销、帮扶、电商直播提供综合性农产品服务,培育乡村特色产业产供销新模式。
前方一个人,后方一座城。在消费帮扶过程中,我们还积极组织禄劝企业赴上海参加市、区对口帮扶特色产品展销会,推动当地企业参与“百县百品”申报评选,让更多产品走进上海的生鲜超市和线上门店。截至2024年11月底,禄劝已向上海销售有机蔬菜、核桃、板栗、肉制品、水果、花卉、食用菌等各类农特产品达1.23亿元,带动多个特色农业村成为知名超市的“直采直供”基地。
口述人: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委常委、副县长陈靓
整理人:沈竹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