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个“飞的”到机场、喝一杯无人机送来的咖啡……2024年,“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凸显其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一年来,低空经济不断上“新”,全国多地积极行动,加快探索天空的“边界”,发展低空经济的新赛道日渐开阔。

近日,浙江省出台了《浙江省农业农村领域低空经济发展行动方案》,旨在进一步拓展“低空+农业”应用,加快形成农业农村领域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

拓展“低空+农业”应用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走进浙江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一个空天地一体化融合感知平台正在运行,点点鼠标,就可以调动90公里外的无人机,执行飞防、监测等各项任务。


浙江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聂鹏程:它的长势怎么样?我们可以通过株高的差异,知道哪个区域长得好,哪个区域长得不好。


按照《行动方案》,到2027年,浙江全省农用无人机保有量达10000台以上,建设农业生产“低空+地面”一体智能监测点100个,这将使无人机渗透到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从而进一步降低智慧农业成本,扩大规模,使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行动方案》还提出,打造农业低空经济的六个场景,包括生产作业、监测、服务、运输、治理和农文旅消费等六大场景,其中运输和农文旅消费两大场景近年来持续走热,包括快递送餐、航空器观光等,将使乡村生活更加便利,也为农文旅融合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浙江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聂鹏程: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同时,也可以应用一些低空飞行器,搭载游客、改变游客的视角,感受到每个地方独特的地理地貌、自然风景。


行动方案还提出,将会加大农业低空经济硬件设施、科技研发、市场化等投入,建立省级飞防社会化组织100个,累计培训无人机飞手5000人次,为低空经济发展铺好基础设施快速路。

春耕备耕开启“高速飞行模式”

在浙江农村,各类农用无人机正助力农业生产更加省时省力,效率也大幅提高。一起去嘉兴海宁看看无人机给农户们带来的变化。

上午10时,在海宁市斜桥镇的这片小麦田里,一架植保无人机正在空中来回穿梭,进行施肥作业。种植户陈中元告诉记者,今年自己的600多亩小麦都会采用无人机作业,不仅效率更高,效果也更好。


种植户 陈中元:原来我们人工一天能够撒四十亩到五十亩,现在无人机一天四五百亩很轻松的,均匀度也好,播种出来后产量也提高了。

为了提高效率,今年他们特意引入了全新型号的无人机,装载量、续航能力等方面都有所提升。


海宁市供销飞防服务队队员 顾凌珑:机翼以前是动不了的,现在能动了,起降都平稳一点、安全一点,电池方面比以前也改进了很多,时间更久、更长一点。


顾凌珑所在的飞防服务队目前拥有各类植保无人机十余台,成立五年多来,基本上跑遍了海宁的各个乡镇,播种、施肥、除虫,仅去年,他们的作业面积就超过4万亩次。


而像这样的飞行队,海宁目前共有13个。通过农业农村部门统一调度,为更多种植户提供高效的农业生产服务。未来,当地还将不断扩大无人机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范围,培育更多的专业人才。

新角色 新场景 无人机带来新生活

随着新场景不断开发,无人机正成为提升工作效率、丰富旅游体验以及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力量,在乡村中扮演着新角色,带来新场景。

余杭小古城村旅游产品销售负责人 林春燕:想喝咖啡都可以配送到家里,包括游客来到这里之后,也会有一个很好的体验,促进我们的旅游消费。


浙江交航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柱:材料运输费节约了90% ,作业效率提升了大概30倍。


富阳区农业农村局森林防火科 裘华平:通过变焦、放大以后可以看到这边的情况,也可以通过红外测到,最高温度已经达到510℃了。

南通海门至上海浦东 双向低空载客航线开通

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领域,是长三角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布局方向。2月20日,江苏南通海门至上海浦东双向低空载客常态化航线正式开通。该航线长约123公里,原先走地面路程需要2小时,而乘坐直升机,飞行时间只需要40分钟左右。


除了速度快,乘客还可以从空中领略长江口两岸独特的城市景观。该航线安排每天早、晚高峰各一班,定价为700元左右。该航线的开通,满足了旅客多元化出行需求。

(来源:央视新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