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熙岭乡的四坪村,早些年还是个“空心村”,如今却吸引四方游客纷至沓来。

著名“三农”学者温铁军近日在观察者网“经济学家建言2025中国经济”对话中谈及四坪村。他介绍说,三年前,他们在这里建立了一个乡村振兴研究院,刚去的时候只剩下18户老人,空心化了。现在33户市民加入,带动了本村回流劳动力200人。还有相当多的外村人到这来摆摊设点,一下就火起来了。

他表示,现在这个村周末或者节假日沿路都堵车。去年秋季,10月份办了一次柿子节,两天之内就有10万游客。“三年的努力,最后有了一个不错的成果。”

“都说农村没人,我现在是给你回流了200多人。是没人吗?是业态不对。实际上,新业态所产生的内生动力非常强大,短期内能够完成积累,并且能够扩大一倍。”温铁军说。

他回忆说,当年和他们一起参加培训的一个小伙子和一个小姑娘,两人在这儿结婚了。大家常说的,包括彩礼太高等问题,在这儿都没有,没有要彩礼的。两人在乡村共同创业的过程中结为夫妻。这小伙子肩膀上总贴着膏药,为什么呢?颠勺颠的,他现在开第二家店了。短短一年时间内,夫妻俩不仅形成了他们的业态,并且开始扩张了。


在温铁军看来, 农村是个蓝海,是个很有发展潜力的和巨大空间的领域,可惜按传统的工业化时代所形成的政策,无法开拓这个蓝海。需要用什么样的制度,什么样的政策,什么样的标准,什么样的体系来支持它?这才是真问题。所以现在说不生孩子啊,内卷啊,其实都是在工业化时代走到一个阶段后所发生的阶段性矛盾的集中爆发。

他认为,乡村是片蓝海,但是要百业兴旺,绝不可以按照工业化时代人为地把它仅局限在某些单品的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方式上,“这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都是我们的政策主导,我不评判对错好坏,但我认为到了该调一调的时候了。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你干了40年了,难道不该调一调吗?产业化的政策是1998年的,现在已经是2025年了,已经30年过去了,该调了”。

“经济学家建言2025中国经济”系列,是观察者网在全国“两会”前推出的重磅系列对话节目,围绕扩大内需、提振消费、外贸外资、股市楼市、新质生产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等诸多领域的民众关切,邀请多位知名经济学家,前瞻并建言2025年中国经济,敬请关注。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