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年,在人工智能变革新浪潮的带动之下,众多行业都相继呈现出了更加融合、创新和全球化的特点。无论是大疆、华为、特斯拉等行业头部企业的招聘倾向,还是麦肯锡制作《全球人才趋势报告》的具体数据,都正在显示:跨文化、跨学科的交流和实践能力,已经成为人才面对全球化竞争新格局的“致胜法宝”。
正是在这一发展环境之中,一批具备跨文化教育和科研背景的合作办学高校成为了不少考生和家长积极适应人才需求变化的终极选择。实践资源、发展优势、办学背景均属一流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正置于关注的焦点中心。
据统计数据显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2024年生源质量以强劲态势增长,多个省份的录取位次创新高,高分考生竞相涌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已连续第九年成为凭高考成绩录取的广东省内院校录取分数最高的大学。
而远不止于在在广东省内蝉联榜首,在该校招生覆盖的21个省份中,北京、天津、浙江、上海等省(市),该校也在凭高考成绩录取的省内院校录取分数榜上名列前茅,均位列该省中外合作办学高校第一名;于此同时,在众多于天津、河北、广东、浙江等省(市)招生的港校中,港中大(深圳)也取得了优异的招生成绩,生源质量名列前茅。
种种数据均直观可见,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颇受高水平考生青睐,全国优质生源都将其视为重点报考目标。
而深究该校因何能够在招生录取环节中展现出强劲优势,前文之中关于当今全球化背景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对人才的跨文化、跨学科培养模式和优势成为其中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
据了解,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立足于粤港澳大湾区实行国际化办学,就已经奠定了该校领先于其他高校的三大培养优势,即跨学科跨文化交流渠道广;产教融合实践性强;培养环境国际化程度高。
简单来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当下已经构建起了覆盖课程、实践和语言能力的三维全面培养体系。不仅课程体系直接引入QS学科排名前20院校的教学标准,还重点打造了融合牛津大学导师制与斯坦福设计思维工作坊相结合的方式,以此增强该校学子在不同学科和专业之间的交流和思辨能力。
与此同时,该校还已经与74家跨国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形成贯穿四年的递进式实训链条,为学子的实践能力提升提供最有效助力。最后,语种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和语言环境熏陶也同时贯穿培养始终。
多重保障之下,一批批国际普遍认可的复合型、创新型的跨文化交流人才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走出,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通道也就此打开。可以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不仅是培养能力的平台,更是学子们通往世界的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