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社交媒体,
搜索“市域机场线”,
会出现大量的攻略,
都是关乎
怎么利用这条线路上下班的。
这是上海首条新建市域铁路,从去年底首通段(虹桥2号航站楼站至浦东1号、2号航站楼站)开通以来,社会普遍关注它在两大机场之间的交通表现。而在实际使用中,不少市民却赋予它实实在在的通勤功能。特别是中春路站,作为可以和地铁9号线直接换乘的站点,每个工作日的早高峰和晚高峰都有很多通勤乘客。
市域机场线通勤价值的体现、中春路站的爆火说明了什么?
东西向通勤需求能匹配吗?
松江作为上海五个新城之一,多年来持续强化居住和产业功能,目前已成为不少白领购房和租房的优选之地。
记者在松江泗泾的一家房产中介公司了解到,目前整个泗泾区域沿地铁划分为南北两块,建设了不少品质社区。粗略数了一下,仅地铁泗泾站往南1公里范围内,小区数量就达到13个之多。整个板块加起来有2万多套房源,目前正在挂牌销售中的达到2000多套。据中介公司统计,住在这里的业主,50%以上是在市区上班的年轻人,还有50%则是为改善居住环境而购买的松江本地人。目前,九亭、泗泾区域人口规模均达到20万人以上,人口密度高达1万人/平方公里。
大量人员持续涌入,就形成了对外交通尤其是向东进市区通勤的需求。然而,松江向东进入市区的几条地面道路,如莘砖公路、沪松公路常年处于拥堵状态。特别是沪松公路,作为连接松江与市区的重要通道,同时承担通往G15高速、虹桥枢纽等方向的过境交通,车流量远超设计容量。于是,很长一段时间里,地铁9号线成了松江市民出行的最优选择,这也使得9号线松江段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目前日均客流仅次于1、2号线,跻身百万之列,高峰小时最大断面客流量出现在星中路站至合川路站,最高曾达到5.9万人次/小时。
松江居民的通勤现状,实际上是上海东西向交通网络现状的一个例证。而从整个城市布局来看,西部如松江、青浦、嘉定等区域实际上是居住密集区,产业密集区则在地理上更偏向漕河泾、张江、南京西路、陆家嘴等区域,这就对东西向通勤网络的织密提出了更高要求。
市域机场线和9号线换乘之所以受到外界如此大的关注,也证实了松江本地出行的便利度与外出通勤人口之间的不平衡、不匹配。市域机场线开通后,很多居住在松江的通勤者将其作为新的出行选择,当然,这也会反过来进一步强化松江地铁沿线的居住职能。
地铁与市域线换乘方便吗?
此前,从地铁9号线上海松江站出发,经过14个站点才能抵达首个换乘站点,从而接入市区轨道交通网。市域机场线开通后,从松江方向来的9号线乘客可在距离更近的中春路站中转,往北部虹桥地区的通勤更加便利。“中春路到虹桥枢纽这段的上班族,很多都是来自9号线松江方向。”有网友注意到这一现象,“虹桥、浦东两大枢纽互达的机场线,成了通勤线”。
记者实地走访发现,市域机场线中春路站与原有地铁9号线衔接,按照正常步速,站内换乘时间为5分钟左右,相当于将地铁和市域铁路“无感”连接,因此不少上班族把市域机场线纳入通勤方案。
工作日9时不到,在中春路站通往浦东机场的站台上,一些乘客正在候车,记者遇到了正要上班的李先生。他住在松江,常年在浦东康桥上班,因为不需要坐班,每周只去单位两三次。“过去,1个小时40分钟的单程通勤时间,勉强可以接受,现在有了市域机场线,单程通勤时间可以缩短半个小时,去单位更方便了。”
在迪士尼度假区上班的马先生,现在也摒弃了地铁9号线转11号线的方案。“我从九亭站上车,中春路站下车,再换乘市域机场线,出门40分钟就能坐在办公室里,以前则至少要一个半小时。”
这条线路上的通勤客中,往虹桥枢纽方向的人群居多。乘客们表示,市域机场线开通后,对前往虹桥方向上班的人来说是很大的利好,甚至有人因此辞掉原本在松江当地的工作,换到虹桥枢纽附近上班去了。
住在松江九里亭的丁女士,在虹桥商务区工作,以前要走到金地广场东侧坐公交虹桥10路到虹桥火车站,全程至少50分钟。现在从小区南门步行到中春路站,5分钟就到虹桥站,再步行到公司,全程25分钟搞定。
一条新线的开通,让家住松江新城的胡女士,决定把工作换到长宁区。“从前考虑过虹桥区域的工作岗位,但因为单程通勤时间约一个半小时,所以迟迟没有下定决心。”直到市域机场线开通,她发现只要40分钟就能到达长宁区的一家游戏公司,于是欣然接受了对方给出的“Offer”。
线路的速度表现,以及连接的站点,显然改变了不少人的出行习惯。不过,也有部分通勤人员因价格因素望而却步。从市域机场线的价格表来看,如果以中春路站作为一个起点,往虹桥站走,只需要支付4元,但如果往浦东的康桥、国际旅游度假区方向走,单程费用在17元以上。
王女士之前体验了从浦东川沙的家出发,到国际旅游度假区站乘坐市域机场线,再到青浦公司上班的行程。“确实比原先的路线快了差不多20分钟,但也有一个不确定因素,那就是市域机场线的两班车间隔时间是15分钟,如果运气不好车刚走,那就需要等很长时间。关键车费还比原来多花16元,每个月就是700多元。”
商务客通勤客谁是主流?
开通快两个月,市域机场线的通勤客流占比有多高?
据申通地铁最新数据,目前市域机场线每天的客流在3万人次左右。以换乘站点中春路站客流情况为参考,站点双向换乘客流在7000至8000人次之间,早高峰时段为1000至1500人次,晚高峰时段约为1500人次。
申通地铁运营管理部高级经理周明告诉记者,在这些乘客中,除了通勤市民,还有去往两大枢纽的商务客等人群。“市域机场线存在一定的潮汐式通勤特征,但不像地铁那么明显。”
原因也好理解。“如果换乘市域机场线去往虹桥商务区或者距离虹桥枢纽不远的地铁2、10号线等沿线站点,比如淞虹路、上海动物园等区域,相较于常规线路有一定的时间优势。但如果是去往人民广场、徐家汇等区域,还是走原有线路更加方便。”中铁上海设计院交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望桂说。
现场采访的乘客也印证了这一点,乘坐市域机场线去往虹桥方向的乘客,目的地大多是虹桥区域及附近。目前来看,整条线路上商务客流占比较大。在始发站虹桥2号航站楼站,记者观察到,即使在晚高峰时间段,拖着行李箱的乘客也占大头,目测占比七成左右。数据显示,市域机场线全线站点中,虹桥2号航站楼站和浦东1号、2号航站楼站的客流总量位居第一、第二,排在第三位的才是中春路站。这也解释了为何市域机场线中春路站和虹桥2号航站楼站区间的客流量为目前最高。
地产市场闻风而动,松江一些板块交易量排进全市前三。几家中介公司的工作人员表示,尽管近年整个地产市场呈现下行趋势,但在松江范围内的九亭、泗泾、佘山、洞泾等9号线沿线区域,房价相对坚挺。特别是泗泾区域,因距离徐家汇仅9站,且周边的商业配套成熟,次新房的均价基本保持在5万元/平方米以上,而且去化速度快。在市域机场线开通的前半年,松江本地的二手房价格和销售数量“量价齐飞”。“去年下半年到现在,泗泾板块在全市的销量能排进前三名。”一位二手房屋中介说。
通勤网络如何进一步挖潜?
随着沿线区域的发展,以连接两场为主要目的而建的市域机场线,通勤功能未来或将加强。
根据国家发改委2017年发布的《关于促进市域(郊)铁路发展的指导意见》,作为城市中心城区连接周边城镇组团及其城镇组团之间的轨道交通系统,通勤化本就是市域线的重要特征。
“市域机场线本身比较特殊,因具备沟通两场的功能,为实现快速通达,站间距设置相对较大,在8公里左右。”陈望桂告诉记者,其他在建市域线的通勤属性更加明显,比如途经嘉定、闵行两个区的嘉闵线,由于沿线区域发展相对成熟,站间距大约3公里;途经闵行、青浦的示范区线,站间距为5到6公里,也比市域机场线要小一些。
对市域机场线而言,强化通勤属性不是一件坏事。
从经济账上看,轨交造价高,需足够大的客流来“回血”。市域机场线本身具备全线3分钟运行间隔要求,目前除了春节假期等特殊时段外,运行间隔维持在15分钟,还有很大的运力承载空间。一方面,去往浦东、虹桥两大枢纽的商务人士等人群构成部分客流基础;另一方面,随着沿线区域发展,以及市域线逐步成网,市域机场线作为类似地铁2号线的角色,或将成为更多通勤客流的选择,使运能进一步释放。
从全市层面来看,专家们建议进一步丰富轨交网络层次,增强服务功能。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钮心毅提出,未来需要在东西南北各个方向,以加密高铁系统、市域铁路系统等方式来强化通勤圈建设,满足上海乃至长三角之间与日俱增的通勤、商务流动。比如,在松江地区,新的线路已经在规划和建设。2022年12月底,12号线西延伸工程开工,总长约17.3公里,在松江区境内规划建设6座车站,分别为场东路站、场西路站、科技园站、沪松公路站、刘五公路站和洞泾站,预计建设期为5年,未来可有效缓解9号线客流压力。
记者注意到,松江区交通委员会2024年7月政府采购意向信息显示,该区将对综合交通骨干网络进行再谋划、再深化。在轨交线网布局方面,还提到了嘉青松金线、东西联络线、23号线和松江快线等线路。
“国外很多城市都流行通勤铁路,在初期建设时,站点设计和城市发展的衔接就很紧密。上海也具备进一步挖潜的可能性,比如采用类似金山铁路的模式,利用市内既有铁路线路,开行市域线列车,不光满足通勤、商务客流,还可结合国际会展之都建设等,接入会展中心等点位,进一步提升城市发展能级。”陈望桂说。
上观新闻·解放日报原创稿件,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作者:束涵 杜晨薇
微信编辑:Wing
校对:皮小姐
◢ 猜你喜欢↓↓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