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合肥2月21日电 (陶伟)四十年后,合肥市淠河路,再屹立起一座“科创地标”。2月20日,合肥市淠河路,“科里科气1986产业园”提升改造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由合肥市蜀山区蜀山科创集团与弘毅投资集团合资成立的合肥徽弘创展科创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徽弘创展”)打造,志在打造成“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地。
说起合肥乃至安徽的科创基因,很多人不由联想到1970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落户。但鲜有人知的是,20世纪80年代,合肥淠河路上迎来一位“新成员”——中国电科38所。它与同时代搬迁至合肥的中国电科43所被视作安徽合肥微电子研究的最初的基石。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电科38所创造了中国雷达史上诸多第一,有数千人参与过预警机等“大国重器”研制。同时,其所在的淠河路,虽只有短短890米,却被合肥人称为“英雄路”:有348户401人参加过原子弹、氢弹研制和试验,有63人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
活动现场。人民网 陶伟摄
时光荏苒,如今淠河路上,中国电科38所因发展需要整体搬迁。这处旧址将以“科里科气1986产业园”之名重生。
据悉,科里科气1986产业园占地95亩,总建筑面积4.42万平方米。“这里虽是老厂房,但却是大隐于世的科创‘宝藏’,不仅环境宜人、空间宽敞,还自带深厚的科创基因,与蜀山的产业定位高度契合。”蜀山区科创集团副总经理王良才介绍,1986产业园聚焦“产业焕新+场景重塑”,通过空间功能重组与智慧化升级,打造集研发办公、成果展示、共享实验室及产业配套于一体的科创综合体,将成为蜀山高性能、高水平的科创“加速器”。
“我们将重点关注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以招投联动的方式,吸引和培育一批层次高、质量优的中早期科创项目落户。”王良才表示,目前已有合肥智能无人系统研究院、安徽博微联控科技等6家硬科技企业入驻。未来,园区还将重点承接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中电38所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等平台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不同于四十年前科创先辈们的艰苦创业,科里科气1986产业园将为入驻企业及人才构建“15分钟科创生活圈”。
“园区的升级改造并非简单的‘刷墙式翻新’,改造工程由中科院设计院牵头实施,创新采用‘设计施工一体化’模式,在保留工业历史风貌的同时,植入共享实验室、中试基地等科创功能模块。”弘毅科创赋能中心联席总经理、徽弘创展总经理乔伟介绍,园区还规划建设人才公寓、科企食堂及培训中心等生活配套设施。
活动当天,弘毅投资集团作为“科大硅谷”蜀山园第三批全球合伙人创新单元正式开园,并与首批7家科创企业签约入驻产业园。
“作为科大硅谷的全球合伙人和1986产业园投资管理者,我们不仅是资源导入者,更是创新生态的共建者。”乔伟介绍,园区将依托弘毅投资的产业生态和资源整合能力,建立“一园区一产业一基金”模式,以“孵化器+基金”双轮驱动,通过多元化赋能矩阵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助推蜀山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
科创是蜀山区的核心发展战略。蜀山区2021年提出“全域科创”发展战略,并于3年后启动“全域科创2.0”版本。目前,该区已建成启用“科里科气”科创驿站科大站、科学岛站、凤栖站、硅谷大厦等科创载体,另外,新智造产业园、人工智能大厦、环境经济产业园等一批高水平高能级的科创载体也即将建成投用,实现科技创新源头在哪,科创载体就建设在哪。
据悉,今后,蜀山区将积极发挥多个“国字号”平台赋能优势,健全科技招商体制机制和专精特新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体系,积极推进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发展壮大都市型特色产业集群,加快推动大模型企业引进和大数据标识项目落地,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