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特殊产物,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同时也为了能填饱肚子,很多城市青年下乡和农民一起参加劳动,不少上海市上世纪那个年代的青年,后来又回沪定居的,有了一个全新的称呼:下乡回沪知青。
那个时代距离现在大约已经60年了,很多回沪知青年纪也比较大了。由于历史的原因,部分回沪知青由于在外地参加劳动,在外地办理退休,养老金待遇并不高,导致回沪后与上海本地退休人员养老金有比较大的差距,这难免会影响这些曾经为国家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知青的生活质量。为了缓解这部分退休人员的生活困难,2025年伊始,一个巨大的好消息传来,下乡回沪知青迎来了养老待遇提高的喜讯,养老金在3800元以下的,每月补助养老钱430元,一起看看是怎么回事。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近日,上海总工会、人社局、民政局、财政局等四个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调整本市支援外地建设退休(职)回沪定居人员帮困补助标准的通知》,明确了符合一定条件的人员,如果养老金低于3800元,会每月补助430元的养老钱。如果养老金高于3800元,也有补助,只不过补助标准稍微低一点,每月补助380元。
需要注意,这不是2025年养老金上涨,而是补助性质的养老待遇,资金不是来源养老基金,而是当地财政。
需要满足什么条件才能领到养老补助呢?
必须满足两个硬性条件,二者缺一不可:一是支援外地建设的退休人员;二是回沪定居。从享受条件可以看出,下乡回沪知青显然包括在享受待遇的人员范围之内。
除了按照养老金标准划分养老补助标准外,这些下乡回沪知青逢年过节也会有过节福利,其中春节补助700元,劳动节和国庆节分别补助200元,这样全年的补助就是1100元。
当然,由于各种历史原因,还有一部分支援外地建设的回沪定居人员没有养老金待遇,或许只有数量不多的养老待遇,如果是这种情况,也有好消息。
通知规定,月养老待遇在1000元以下的,不仅补足到1000元,还另外每月补助520元,相当于每个月可以领1520元;如果养老待遇在1000元以上2800元以下,每月补助520元;月养老待遇在2800元以上3300元以下的,每月补助410元,具体的补助标准,请大家耐心看看文件通知,这都是白纸黑字,实实在在的待遇。
这么好的待遇,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执行呢?注意,不是从2025年1月开始执行,通知非常明确,从2025年4月1日开始执行。
虽然部分下乡回沪知青每月领取的养老钱并不多,但是通过养老补助或者困难补助,每月领的钱维持基本生活还是没有问题的。
有人也许会问,养老补助上涨与养老金上涨会发生冲突吗?答案是不冲突,因为这完全是两个方向,一个是养老方面的困难补助,与养老金无关,而养老金调整是另外一个方向,与养老补助毫无关系,符合条件的人员,在领取养老补助后,不影响养老金的上涨。当然养老金上涨不一定是按照上海的养老金调整方案进行上涨,如果回沪知青是在外省市退休的,只能按照退休地的养老金调整方案进行养老金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