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定调,2025年养老金将实现双增长,同时,居民医保也有好消息。
2月21日,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文章内容详细介绍了2025年财政工作任务,其中就提到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
毫无疑问,2025年养老金上涨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这也意味着城镇职工养老金将实现21连涨,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将实现4连涨。
那现在大家最关心的是养老金到底能涨多少?我们来看看文章中提到的几句话,第一句话是大力提振消费,充分发挥财税政策作用,推进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
要想大力提振消费,老百姓手里得有钱才行,也就是说要涨工资,增加收入。于是就有了第二句话,大力优化支出结构、强化精准投放,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更好惠民生、促消费。
看到没有,今年财政会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支持力度,来增加居民收入。所以,养老金应该会有一个不错的增长。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这几年的涨幅,呈现连续下降的趋势,2024年涨幅为3%。但因为过去20年来一直保持了增长。所以预计2025年涨幅应该不会反弹,可能会维持在3%,或者是稍微低一点。
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就不一样了,过去的上涨次数少,涨幅低,2024年涨了20元,还是历年来涨幅最高的一次。如果说今年涨幅仍然只有一二十元,我觉得对促进消费的作用意义不大。
之前有专家建议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翻倍涨一下,也就是从200多元,涨到400多元,对拉动消费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次涨200元,说实话有点不现实,能涨100元就很不容易了。
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说有约7%的人群养老金在6000多元,和农民养老金相比,差距比较大。我们在完善整个中国社保体系的时候,应该考虑这部分人。
另外,文章还提到了两点,深入实施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和稳步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
实际上,早在2022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就开始实施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统筹仍然停留在县一级层面,连省级统筹都没实现。这个造成的结果就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居民基础养老金上涨快,而欠发达的地区上涨很慢,基础养老金最高的上海和最低的地区,相差了10倍。
要想缩小养老金差距,确保及时足额发放,提升统筹层次是关键。所以,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至少要逐步提高到省级统筹。
还有就是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也是从2025年开始,第一批受影响的就是今年退休的人群。不过,好在现在是自愿弹性原则,大家可以提前退休,仍然按照原来的法定退休年龄退休。
除了提高养老金,也将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实际上,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一直在提高,去年医保补助标准提高到670元,增加了30元,高出了个人缴费的涨幅。
今年只说了提高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还没明确个人缴费是否会继续上涨。去年涨到400元后,网上的抱怨声不少,一些地方的征缴难度不小。之前不少代表,专家建议缴费可以暂停一下,再加上今年要给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所以,居民医保个人缴费不涨的可能性很大。
还有说要完善城乡居民医保筹资机制,这是需要改革调整的地方。目前,无论收入高低,居民医保个人缴费都是一样的金额,这个确实不太合理,不利于医保基金的稳定运行。
2025年,养老、医保都有好消息,对于退休人员和居民医保参保人来说,都是非常值得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