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自2025年开始实施后,计发月数官方始终没有明确说法。自江苏省开始使用年龄精确到月的计发基数后,湖北也有网友晒出了最新计发基数的案例。
女,退休地:湖北武汉,1975年1月生人,2025年2月退休,延迟一个月,退休年龄50.08岁。1995年1月参加工作,缴费30.17年,个账82336.70元。
本案例退休地是湖北武汉,计发基数仍旧使用2023年的8880,2024年计发基数没有公布。武汉网友提到,2022年基数是2023年1月开始使用,2023年基数是2024年开始使用,按照这个一年推迟两个月的规律,2024年基数大概率会在2025年5月开始使用[大笑]说个玩笑话。
缴费年限分段:
视同缴费年限:1995年1月-1995年12月,1年
实际缴费年限:1996年1月-2025年2月,29.17(湖北1996年1月统筹账户)
合计30.17年
平均缴费指数:0.5634,指数化工资=8880*0.5634=5002.99元
基础养老金=(8880+5002.99)/2*30.17*1%=2094.25
过渡性养老金=5002.99*1*1.2%=60.04
个账养老金=82336.7/194.6=423.11元
合计=2577.40元
注意看这里,计发月数不再是以前见到的195,而是194.6,这是2025年延迟退休以后,计算个账养老金的计发月数不再使用固定年龄的计发月数,例如50岁195个月,51岁190个月,而是精确到月。
怎样计算这种有零头的计发月数呢?举例说明,50岁与50岁的计发月数差额是195-190=5个月,平均到12个月=5/12=0.4(保留一位小数),晚退一个月,则在原来的年龄上减0.4,
50岁1个月退:195-0.4=194.6
50岁2个月退:195-0.4*2=194.2
以此类推。需要注意的是各年龄之间的差额并不相同,需要对照自己的年龄段。例如60岁和60岁之间是139-132=7个月,平均每个月是0.6,差一个月则需要减0.6。
这样调整后能差多少养老金呢?
假设50岁时,个账8万,每月个账余额增加400元,
50岁退休,个账养老金=80000/195=410.25
50.5岁退休,个账养老金=80000+(400*6)/192.6=427.83
晚6个月退休,会多出17.58元,
延长时间短的,基本忽略不计,延长时间越长,个账养老金影响越大,是因为分子在增加,而分母在减少,个账养老金的增加额也会递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