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尧

从2019年算起,今年已经是第六年在国外留学了。期间回国两次,第一次是在2020年新冠疫情在欧洲刚爆发的时候,第二次是2024年9月底。到了10月底,由于学校宿舍不再允许续住,在外租房成本高昂且奖学金已经满四年停发,所以只能选择租了一个地址然后回国待着。在国外待了这么多年,很多亲朋好友都对国外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感兴趣,有一部分是想考虑出去留学的可行性,但是也有不止三个人和我谈论起了移民国外的问题。

举三个比较典型的例子,一位中年人比较关心食品安全问题,认为国外的食品安全质量比较高,国内经常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也包括国内目前比较流行的预制菜和料理包;一位工作不久的年轻人比较关心工作福利的问题,尤其是工作时长是不是八小时,八小时之外是不是需要加班,年假有几天,看病要不要花钱,退休工资多高之类的;一位还在读大学的大学生则表示周围有好多同学向往自由,希望出国移民受到的约束少一些。

这跟时下的大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2020年回国的时候还没有很多人跟我聊这个话题。聊起这个话题的直接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以博主户晨风为代表的互联网短视频里比较流行的“全球购买力挑战”系列视频,一个是在美国封禁海外版抖音Tik Tok之后许多用户涌入中国的社交媒体平台小红书,从而掀起了“中美对账”的热议,同时有许多关于美国的非常直接的科普文章和短视频出现在社交媒体平台上。

根本原因则是最近五年的经济形势与公共卫生形势变化,2020年的时候中国普通民众的共识度相当高,产生了几乎全民支持动态清零策略的形势,外加上全球公共卫生形势恶化推动了中国制造业在武汉疫情结束后的快速复苏。但是随着2022年公共卫生形势的恶化,对三个群体产生了影响,一方面公共卫生观念的普及让许多人开始关注健康问题,所以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也得到了提升,尤其是中老年群体对此类问题非常关注,包括在2024年的油罐车运送食用油事件发生之后,一部分人对中国的食品安全形势非常担忧,尽管此类现象在全球都时有发生;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形势变差,一部分年轻人的经济压力加大,同时在加班时长等方面的现状也带来了诸多不满,尤其是对于公务员来说,新冠大流行期间被指派了许多公共卫生任务来保证动态清零策略的执行,而在乙类乙管之后政治任务仍然很重,所以也会产生希望减轻工作压力甚至移民的想法;对于大学生来说,2020-2022年的出入校管理非常严苛,学生进出校门都需要经过老师的批准,同时就读期间也需要遵循严格的公共卫生规则;在乙类乙管之后,仍有一部分规则得以保留下来,所以会产生“向往自由”的想法。

笔者尝试从一种语境化和情景化的方式与这类亲友进行了沟通,发现很多人对于国外的认知相对来讲仍然比较碎片化和局限。很多人从户晨风等博主的视频当中形成了一个比较形象化的认知,例如工作时长相对较短,物价相对较低等等。我在交流之后发现这类博主的视频当中通常会选取一个“最低工资标准”,来测算一个小时或一天的“最低工资”来计算能够在超市当中购买多少物资。但是亲友们并未认识到这个最低工资标准其实跟普通人的税后收入差不了多少,而这部分亲友(除了还未就业的大学生之外)在国内通常一个月能赚到的工资在最低工资标准的两倍甚至三倍以上。同时互联网博主在选取所购买的生活物资时会选择价格比较便宜的鸡肉、猪肉和牛奶作为蛋白质的补充,以及洋葱、土豆和萝卜等蔬菜作为纤维素和维生素的营养来源。但是这部分亲友一般表示自己不会经常使用原材料进行烹饪,同时会经常更换所食用的蛋白质和蔬菜来源以保证生活的新鲜感,甚至会经常吃食堂(工作单位食堂、学校食堂或社区食堂)或点外卖解决午饭和晚饭,而其他的肉类和蔬菜的价格,乃至生活用品的价格则要昂贵许多。比较琐碎的海外生活细节,例如居住、交税、通勤和生活用品,被归纳为了“刚性支出”或“一次性支出”而被忽略。

同样在时间筹划上也存在不同的理解。很多人把西欧和美国的生活时间筹划方式相混淆,认为欧美统一都加班很少,但是实际上加班比较少的是西欧,美国是加班文化的发源地。而在西欧的话普通人一般很难负担得起在外就餐或点外卖的成本,因此上班族在下班之后必须要尽快赶回家做饭、准备第二天的午饭,与中国人目前可以从容地吃食堂或点外卖的生活方式比差别较大。很多人在惊叹于“欧洲的工作单位居然会强制晚上七点钟锁门”的同时,也开始思考通勤、采买物资和备菜做饭到底会占用多少时间。我告诉亲友们可能很多欧洲人午饭如果没有准备的话,只能吃个三明治或便利店的沙拉,他们纷纷表示无法接受,而餐馆的正餐则极其昂贵。当然欧洲的社会福利制度也确实不错,看病报销的覆盖面也很广,但是看病的账单上也总会有一些奇奇怪怪的小项目不给报销或者报销比例比较低,加上报销完了之后需要自己负担的部分最终成本也不算太低。对于渴望自由的大学生,我进行了一点比较抽象的关于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的讨论。其实很多生活方式早已标好了价格,廉价的基础生活物资之外是昂贵的发展型消费和享受型消费,哪怕是能够节省很多烹饪时间的预制菜也不便宜。

回到现在的大背景来说,一方面是经济下行压力与劳动者工作时长和工作压力较大,另一方面在互联网上的抖音、快手和哔哩哔哩等视频社交媒体平台广泛占据了普通老百姓的碎片化时间,老百姓对于了解不同文化差异和经济生活差异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有着很强的渴望。在经济和工作压力之下难免会有很多人寄希望于国外博主塑造出来的乌托邦形象,将许多碎片化的信息例如欧洲的高福利、美国的低物价和高工资与日本良好的治安水平杂糅成一个完整的“国外”形象。新冠大流行带来的经济调整期需要更好地处理老百姓的工作时间与生活时间的平衡问题,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便于恢复老百姓对于国家和经济的信心,促进消费复苏和生育率反弹。中国和国外的普通老百姓之间可能也会有诸如小红书等平台进行更广泛的交流,可能未来也会有一天中国内地的居民也能迎来申根区和五眼国家的免签,获得一个对国外普通民众生活更加全面的了解。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