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2023年订购,要应用于中印边境的无人机订单,近日被印度国防部宣布取消,原因是其内部应用了中国制造的零件。

据公告显示,订单价值23亿印度卢布,折合美元为2652万美元,其共包括无人机400架。



印度方面还表示,要对本国制造的国产无人机进行审查,保证其中没有中国的"影子"。

印度对中国制造的恐惧令人迷惑,想要彻底去除中国制造的想法也并不现实,那印度为什么一定要去除中国制造呢?背后是否有何隐情呢?



印度制造到底行不行

印度凭借左右逢源的态度,在日益严峻的国际形势下,让印度制造焕发了新的生机。

从1995年,印度制造在世界生产占比仅有1.5%,排名第14,到2023年,印度生产在世界生产已经提高到3.2%,排名第5,仅次于中美日德四国。



随着印度制造在国际上的地位逐渐提高,印度对于本国的生产制造的要求也有所提升,不只是要"去中国化",更要去"进口化"。

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印度想要完全依靠本国发展,不进口中国制造的行为,并不明智。



要知道,印度的技术和制造并不成正比。

印度致力于研发先进技术,高超世界水平,但是印度的成果转化率很低,就是研发的结果根本无法在现实的武器制造中发挥重要作用。

以印度的阿琼”Mk-1A坦克为例,印度号称其一半的零件都来自印度,但核心设备都来自于国外,并且阿琼”Mk-1A坦克的故障率很高,体型也过于笨重。



印度当然也想要通过美西方国家的技术,帮助实现本国的技术发展和制造业精进,但一向对印度十分宽容的各国在技术上的行为却半遮半掩,在关键技术上设限。

美国和印度分享了光辉”Mk-2战斗机的F-414发动机技术,但是没有分享关键代码。

法国的“阵风”战斗机有一半的零件在印度组装,但是发动机和雷达的核心技术并没有对印度开放。



而且印度供应链十分脆弱,效率低下,成本高昂。

印度虽然一直在宣称本土生产,但大多数零部件都依赖于国外,数据显示,2023年70%的国防电子元件、90%的特殊合金都是进口。

以印度版本的T-90坦克为例,在俄乌战争时期,俄制热成像仪出现断供,导致印度的坦克制造陷入停滞。



另外印度研制武器的时间和成本也很高,比如花费8000万美元用了30年的光辉战机。

而且,印度的民营企业发展受到了限制。



印度的国防订单到目前为止还是由国营单位主导,私营企业因为军方付款延迟、技术标准不透明很难参与进来,也很难得到发展。

那么这次莫迪做出的取消如此大额订单又是为何呢?是自己掌握了技术?还是另有隐情?



印度取消订单

本次的无人机订单是在2023年确定的,提供无人机的公司是印度本土的公司,无人机的用途是为部署在中国和印度边境,进行物流运输工作。

此前订单的进程一切顺利,可不想印度国防部突然宣布取消订单,原因是在无人机的内部发现了中国制造的零件。



以中国制造目前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我国"世界工厂"的称号来看,出现这样的情况并不意外,可印度却坚决不肯使用,并称这一批订单存在“重大的安全漏洞”。

公告还称,要对所有的国产无人机进行严格审查,确保其没有中国的"影子"。



印度的媒体也很快呼应国家的立场,开始贬低中国制造,并称当时在印巴边境无人机出现问题,也和我国有脱不了的关系。

这无端的指责和污蔑让国内的众多网友摸不着头脑,但透过现象看本质,印度的行为也不难理解。



可以看出,印度是在迎合内部政治的需要。

中印两国的关系逐渐稳定,走向平和,但印度内部有很多民众仍然对我国仍然存在疑虑,对我国的行为有所防备。

印度的防务产品禁用中国零部件,是在安抚印度国内民众的情绪,让民众更加拥护政府,相信政府。



同时印度也是在维护美国和自己的关系。

印度多年来极其擅长在多个大国之间行走,且游刃有余。

俄乌战争最激烈时,两国互相制裁,在乌克兰战场上有来有往,但印度作为亲美亲俄国家,却并没有受到牵连,仍然可以和美国进行军演,和俄罗斯延续友好的贸易往来。



而取消订单的事情发生在2月8日,也就是在莫迪访问美国之前。

印度的这番行为不排除是在向美国表明己方对华态度上的强硬立场,以获得美国的信任,和美国站在统一战线,以此加深两国的战略合作。

除此之外,印度经济民族主义的驱动下,也导致了莫迪的这一决策。



印度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一直渴望在各方面居于世界前列,追赶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水平。

而为实现这一目标,"印度制造本土化"一定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只有不受进口的限制,印度才能真正的"伟大"。

印度在近年来先后推出了政策激励、私营部门参与、外资合作等多项政策来实现“自力更生的印度”战略,扭转长期依赖进口的国防工业格局。



在《国防采购规程》,有可在本土采购的武器系统,则禁止从国外采购,印度内部也需要逐步提高国产率。

这次的公告虽然可能存在一些针对性,但也可以看作是对印度政策的一个延伸,是为了提高国防事业在国内的发展,逼迫国内企业进行技术精进。



这是值得赞扬的,但绝不是能完全实现的。

从目前的真实状况来看,印度制造的"去中国化",不仅不会加快国的发展,还可能让国内的各项工程项目举步维艰。



所以,印度确实有一定的进步,但为了可持续化发展,不应该也不能够放弃中国制造的产品。

毕竟有很多工业产品想要物美价廉,我国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希望印度能够早日意识到这一问题,转变态度,共同合作才能实现双赢。

信息来源:环球网--钱峰:“去华迷思”阻滞印度国防工业自主--2025-02-13



信息来源:中华军事网--印度大肆炒作,拒购中国零部件的400架无人机,想摆脱中国不现实-2025-02-11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