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市场如何变化,优质内容永远是平台的立命之本。

作者 | 张嘉琦(北京)

剧集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已经成为行业共识。

内部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在刚过去的2024年,新剧的备案量和上新量均有所减少,但上新剧集的集均V30中位数却同比上涨了11%,头部剧集的播放量占比也有所上升。这意味着长视频已经进入了「提质减量」的深水区,只有真正的优质内容才能突围成功。

与此同时,外部的震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剧集的内容趋势甚至行业规则,短剧的蓬勃发展,给观众提供了更多消费选择;短剧的火热和内容精品化的导向,也给剧集行业和平台开辟了新的增长空间。

越是在这种时候,作为行业引领者的长视频平台就显得愈发重要。今日在深圳召开的首届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大会上,腾讯在线视频副总裁王娟发表了演讲,阐述了腾讯视频如何在剧烈的震荡期实现精品化内容的稳健增长。



成绩是提振行业的底气,腾讯视频在去年仍旧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从年初的《繁花》,到《庆余年第二季》《玫瑰的故事》《长相思 第二季》,再到年末的《永夜星河》和《九重紫》,真正实现了全年爆款不断档;而「后验激励」模式的推进、在垂类内容和微短剧业务上的突破等策略性的尝试,也为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

1..精品化增长

内容行业向来瞬息万变,特别是在行业进入「提质减量」深水区的当下,真正到了以好内容抢夺观众注意力的关键阶段。因此,我们观察腾讯视频在2024年的成绩,也必须要结合变化,用发展的眼光来看。

王娟在本次大会上分享了腾讯视频平台内部的用户数据变化,包括A级及以上剧集的首集弃剧率稳中有降,B级剧集的首集弃剧率明显上升;S+级剧集的有效UV占比,比B级剧集高出近20个百分点;站内完播率中位数略有增长等。

这些指标的变化共同导向一个结论,那就是如今的观众已经具备较高的鉴赏水平和观剧标准,过去用来填充市场的B级剧已经被观众抛弃。所谓「减量」,正是要将投入在这部分剧集上的效能释放出来,以提升精品剧集的质量。

在此背景下,过去一年腾讯视频的头部作品体现出了强劲的竞争力,诸多第三方平台的数据都可以用于佐证。

云合数据统计了2024年热播期集均破4000万且累计有效播放破20亿的国产剧,在6部中腾讯视频占据4席,分别为《繁花》《与凤行》《庆余年第二季》《玫瑰的故事》。除了播放数据亮眼外,这四部剧在舆论表现上也很突出,包揽了去年微博认证的爆款剧集。



更难能可贵的是,去年腾讯视频的爆款剧集除了数量多,题材覆盖面也相当之广,满足了受众的差异化需求。Vlinkage的年度剧集网播指数TOP30中,有14部都来自腾讯视频,占比高达47%,且题材分布均衡。单说古装赛道,既有为男频IP系列化开发提供新解法的《庆余年第二季》,也有像《九重紫》这样的黑马剧集跑出。

衡量爆款的另一个重要维度是口碑,在高口碑剧的产出上,腾讯视频也在不断突破着行业天花板。

2023年,腾讯视频拿出了《漫长的季节》,以创新的叙事手法和独特的内容质感引发全民讨论,并最终以9.4的豆瓣评分成为当年的国产剧口碑冠军。而去年播出的《山花烂漫时》则向现实题材领域最难创作的真人真事改编类型发起挑战,并以9.6的评分一跃成为近九年国产剧豆瓣评分的TOP1。

观众的审美取向和需求,一直与长视频平台的内容处在互相影响、共同进步的过程中。平台对于内容的每一次创新与前沿探索,都在培养着观众的审美认知,拓宽用户对于剧集质量的想象力边界。



在这种交互之下,《山花烂漫时》这样兼具新意、品质和艺术性的作品就显得更为重要。正如王娟在分享中所言,「尽管观众的耐心在下降,但高品质剧集仍然拥有强劲的吸引力。」正在腾讯视频热播的年代剧《六姊妹》同样是对这一判断的有力印证,台网两端都打破多项记录,并在社交媒体引发大量年轻自来水讨论,《六姊妹》展现了经典电视剧在当下对用户的吸引力。

在去年迎来拐点的短剧市场,腾讯视频同样坚守着产出精品内容的核心主张,在制作水准、题材创新和艺术审美上进行升级。数据显示,去年腾讯视频产生了15部分账破千万的精品短剧,包揽了70%以上的市场头部项目。

腾讯视频去年的增长来自于仍然有着强大拉动力的精品内容,但偶发性的爆款并不难得,真正难得的是在变化的行业周期中,仍能秉持追求好内容的初心,不断提高水位,维持爆款产出的稳定性。

2.增长背后

一切成果背后,都离不开行之有效的方法论和策略引领。当然,方法论并非能一蹴而就,剧集向来是周期行业,小到每个项目从立项到正式播出之间的跨度,大到平台层面的长期布局,都要以更长的时间维度去衡量。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便是腾讯视频三年前在行业内首创的「后验激励」模式。

简而言之,就是从原来「固定价格、买定离手」的采购逻辑,变成面向播出成果「后验激励」的共创模式。平台与制作公司之间不再是过去的雇佣关系,由于后者的收益与播出结果直接挂钩,因此二者成为利益一致的共创关系。

「后验激励」模式可以看做是一种平台对合作方的筛选机制,能够淘汰一批习惯了「旱涝保收」的制作方。而对于真正有能力、有野心产出精品的团队而言,这种合作形式虽然有风险,但回报率更高,也更公平。因此这种筛选本质上是双向进行的,二者共同服务于用户对精品内容的核心需求。



随着该模式的推广,「后验激励」目前在业内的认可度和采纳度都越来越高,如今风险共担、收益共享已经逐渐成为行业共识。在此周期内诞生的多部精品剧集,也验证了这种变革的有效性。

根据王娟在分享中的总结,2024年腾讯视频总后验金额接近23年的四倍之多,项目数量也在激增。不仅推进了与剧集公司合作模式的全面变革,也进一步推动了剧集的创制力量。未来,腾讯视频也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后验激励」模式,「让真正用心的创作者获得应有的回报」。

另外,去年腾讯视频在全链路生态协作和剧集外延的拓宽等方向上也成果颇丰。

以《庆余年第二季》为例,除了在内容层面为男频IP开发这个行业难题提供了成功范本外,能够实现系列化开发的长线布局,也体现了腾讯系在开发和运营层面突出的生态协同能力。



在开拓剧集文旅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方面,去年较有代表性的是《繁花》和《春色寄情人》,前者引发了排骨年糕搜索量的暴涨和上海各地标建筑的打卡潮,后者则再度让「返乡潮」成为社会热点话题。

在动态的市场环境下,腾讯视频也在不断总结经验,调整打法。王娟介绍道,去年市场端一个明显的变化是会员 ARPU值持续走高,停留时间保持增加,年轻用户的衍生消费力爆发式增长。《永夜星河》播出期间,官方IP周边仅10多天线上收入就破千万元。这一愈加旺盛的市场需求也引发了平台重视,未来将在供给端加大投入、做好承接。

无论是与制作方达成的新型共创关系,还是在开发及运营侧不断升级的战略,归根结底都是服务于好内容,其本质是一种从平台本位到内容和用户本位的思维转变。也唯有如此,才能让平台在变化之中始终保持稳定增长。

3.以好内容为核心

对于长视频平台而言,好内容永远是硬实力的唯一衡量标准。因此,在现有合作模式的基础上,腾讯视频也将坚持「超级头部+精品垂类」的组合拳策略,构建平台的内容护城河。

第一,就是继续保持「白马剧集」在频次和质量上的稳定性。

众所周知,头部剧集向来是平台的重中之重,也是平台组局和品控硬实力的展现。从内容量级到投入规模再到主演阵容,都有着打破圈层、触达最广泛大众的能量。因此,基于对大众情绪的精准捕捉和内容评估体系的完善,腾讯视频的头部剧集追求的是以确定性的投入带来稳定回报,保持爆款作品不间断的供给节奏。

在对项目的评估上,腾讯视频早在几年前已经将艺术表达纳入评估体系,并从过去包含流量与财务的复合型指标,升级为如今「作品品质+业务目标」的双维度体系。

这不仅意味着像是《三体》《繁花》这样难度更高但具备独创性的优质项目拥有了更充分的孵化空间,还会对剧集市场的整体风向产生持续性的影响,进而巩固观众对于平台和行业的信任。正如王娟所言,腾讯视频未来仍将「持续携手顶级创作团队,不吝投入预算,共同创作突破国剧天花板的作品」。



第二,是发力精品垂类内容的进阶,满足不同圈层用户的观剧需求,进而实现从类型突破到圈层共振。

比起追求更稳定表现的头部剧集,垂类项目更像是剧集内容创新的「试验田」。剧集内容的迭代一直处在对抗惯性的过程中,但近几年来题材红利的边际效应正在递减,挑战与创新才是挖掘和寻找用户增量的最优解。

因此,腾讯视频也将继续坚持「宁可冒险,不要无聊」的创作理念,一方面持续开发像《漫长的季节》《繁城之下》《山花烂漫时》《春色寄情人》这样兼具创新价值和口碑的垂类剧集,发挥平台在审美上的引领作用和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进一步拓展《宿敌》《锦绣安宁》这样的高价值回报垂类剧集,实现「稳中求新」。



最后,以长视频平台的精品化能力为基础,腾讯视频也将继续积极布局短剧业务,释放平台优势,推动短剧品类在平台内部的升级,进而引领行业的生态变革,打造「横竖共促、长短共进,精品共荣」的新业态。

腾讯视频过去一年的精品化增长并非偶然。当外部环境瞬息万变之时,腾讯视频能引领行业发展、为行业指明道路的基础,正是源于其对好内容的不懈追求。这看似是极为朴素的道理,但正是这种始终如一的坚持,助力腾讯视频从行业周期高空飞过,在变化中稳步前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