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最近出了一个重磅消息,就是要从2025年起全面恢复使用回鹘式蒙古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传统蒙古文。这是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决定,也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任务。那么,这对于蒙古国的发展和与内蒙人民的交流有什么影响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想必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对于蒙古国都有一种特殊的情怀。蒙古国曾经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属于我们中国的领土,它位于亚洲是一个内陆国家,国土面积有156.65万平方公里。而他们与我们的蒙古族也有着源远流长的关系。



在蒙古国生活的主要民族有蒙古族、哈萨克族。图瓦蒙古族等等,而在我们中国也有蒙古族的人口,大约在581万人。在历史时期,他们都是同一种语言,传统的蒙古文字迄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但是后来,蒙古国独立出去,受到西方国家的影响,废弃了自己老祖先的文字,改成了以斯拉夫字母为基础创制的西里尔蒙古文。



回鹘文的起源得从丝绸之路说起。

粟特人在商业往来中,把阿拉米字母和本族发音对应起来,创造出了粟特字母。

回鹘人也没有自己的文字,他们受到启发后,就把粟特字母整个抄过来,用来翻译回鹘语的发音。

打这以后,用粟特字母拼写的回鹘语就成了回鹘独有的语言文化了,也被叫做传统回鹘文。

成吉思汗把乃蛮部消灭的时候,回鹘文字已经相当完备了。国师把回鹘文的字母与蒙古语的发音对应起来,就创造出了前面提到过的传统蒙古文。

传统蒙古文字是拼音文字,书写的时候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有意思的是,回鹘人不是一直用粟特字母的,在后来的发展里改成了阿拉伯字母,把传统的回鹘文彻底扔掉了,倒是传统蒙文一直留着回鹘字母呢。

忽必烈接手蒙古之后,传统蒙文已经发展得挺完善了。但传统蒙文有个不足,就是不能很好地跟其他语言互译。

但像咱们这样疆土广阔的大国,和外国交流是必须的。不过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素,忽必烈只能用汉语进行对外交流。

恢复回鹘蒙文的决定,背后不纯粹是从文化方面考虑的。蒙古每年往外出口的货物大概有70亿,这里面50多亿都是矿产品呢。这矿产品啊,既是蒙古的财富,可也是蒙古的尴尬之处,为啥这么说呢?因为蒙古就只是一个矿业大国啊。

苏联没了之后,俄罗斯身为工业大国,原本是能消化得了蒙古的出口量的。可是这几年,让国际局势那么一影响,俄罗斯的经济远不如以前了,开始大量出口矿产品,这么一来就和蒙古变成竞争关系了。

所以呢,蒙古只能把矿产品卖给中国。这可是关系到吃饭穿衣的大事,得看中国的脸色。恢复回鹘蒙文呀,这可不只是继承老传统、弘扬民族文化这么简单,更是给中国发出的一个积极信号。这种文字体系上的对接,会给中蒙两国关系发展带来更多方便的地方,有助于推动中蒙两国在“一带一路”框架里的合作,还能给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提供语言文字相通的条件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