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韩国总统尹锡悦因涉嫌内乱罪出席了两场庭审,然而,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在持续70分钟的庭审中,尹锡悦全程未直接发表任何意见,这一沉默引发了外界的广泛猜测。与此同时,韩国新总统人选浮出水面,对华态度更加理性务实。但中方心中有个担忧,如果不及时处理,恐后患无穷。那么,尹锡悦为何在庭审中保持沉默?中方又在担忧什么?
2月20日上午,因戒严事件涉嫌内乱罪的韩国总统尹锡悦出席了两场庭审。就在外界想知道尹锡悦会如何为自己辩护时,他却出乎意料地保持了沉默。据报道,两场庭审共持续70分钟,检方准备的证据资料长达7万页,由此可见,检方显然是有备而来。
但面对检方的询问,尹锡悦全程一言不发,全部委托代理团队进行处理。在庭审中,尹锡悦团队提出了两个关键点,一是高级公职人员犯罪调查处根本没有对内乱罪的调查权限,二是针对尹锡悦的拘捕令早已超过期限,本应在1月25日午夜失效。可以看出,虽然尹锡悦三缄其口,但并未放弃对自己的辩护。
有分析认为,尹锡悦之所以在庭审中沉默不语,可能出于三个方面的考量。一是避免在复杂的庭审程序中暴露更多信息,并在无意中说出对自己不利的言论。二是维护其自身形象,毕竟针对尹锡悦的弹劾案尚未结束,意味着尹锡悦依旧是名义上的韩国总统,将代表韩国领导人的形象。三是减少媒体炒作,避免负面舆论进一步扩大。
虽然尹锡悦及其团队仍然竭力想要摆脱内乱罪的指控,但从日前韩国多家民调机构发布的民调数据来看,尹锡悦已经失去民心。其中,支持尹锡悦被弹劾的民众高达58%。在戒严事件前,尹锡悦的支持率就已经岌岌可危,在戒严事件后,其支持率更是跌至低谷。这让外界认为,尹锡悦早已失去翻盘的希望,下台只是早晚的事。
与此同时,韩国国内对于谁能接替尹锡悦成为韩国下一任总统一事,已经展开了猜测。2月17日,韩国民调数据显示,在戒严事件中率领众议员激烈抗议,率先翻墙进入国会的共同民主党党首李在明,以43.3%的支持率成为韩国民众心中最有好感的总统候选人人选,领先第二名25.2%,拥有明显的优势。外界认为,李在明一旦宣布参选,很有可能会获得更多支持,并赢下选举。
值得注意的是,和尹锡悦上台后媚美反华的态度不同,李在明的对华态度更加务实和理性。他认为,韩国难以承受“疏远中国”的代价,希望中韩关系能够进一步缓和。有分析称,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李在明当选下一任韩国总统,中韩关系可能会迎来新的转机。
虽然李在明的表态传递出积极的信号,但中方心中仍然有一个担忧。就在2月18日,中国驻韩国大使戴兵和韩国国会外交统一委员会金硕基进行会面,并讨论了包括经贸、文化等领域的议题。当着金硕基的面,戴兵直接表示,对当前韩国国内不断升温的反华情绪感到担忧,并对韩国部分势力通过造谣煽动反华情绪表达严重关切。
由此可见,韩国内部反华势力挑拨民众情绪,煽动中韩对立的恶劣行径已经被中方看在眼里。如果这个问题不加以解决,可能会后患无穷。一旦韩国国内反华情绪积累到一定的地步,中韩之间的关系或将急剧恶化。除了民间文化交流和商界合作减少外,也将严重冲击两国双边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造成地区安全局势紧张。如今,戴兵已经将担忧明确告知韩方,希望韩方能尽快采取实际行动,切实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