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前两期我们了解了丰田和本田的混动系统。这两家的混动技术路线非常有代表性,并且国内许多厂商也都是采用这样的策略。而市面上其实还有一种混合动力的技术方向,也是争议点很大的一个技术。就是增程式混合动力,我们简单理解就是传统发动机主要用于发电,所有驱动车辆的工况全部都由电机来完成。这个结构非常简单,但这样简单的结构想要做好却并不容易。恰好今天要介绍的这个企业在增程技术领域有着极其深厚的技术储备和更加全面技术理解,它就日产。
日产e-POWER混合动力阵营产品非常丰富
一: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e-POWER系统保持了最简单的结构组合
日产的混合动力技术原理我们上面提到了,它就是一个增程式混合动力系统,它们命名为e-POWER系统。这套系统在节能减排方面做了一个非常直接的取舍,让结构最简单(发动机发电,电机驱动),让工作最直接(电机靠电能带动车跑),让能耗最低(费油的时候熄火,高效的区间发电),日产选择由结果推导的方式直接达到目的,这样看似非常简单的结构想要做好可着实不简单,要知道想要把一个简单的东西做到完美是很难很难的。那我们先来看看e-POWER系统是如何诞生的。
理念萌芽:
日产聆风Leaf是日产电驱技术的起点
2006 年:日产开始对混合动力技术进行研究,探索如何将内燃机和电动机结合起来,提高燃油效率和减少排放。
2010 年:日产推出了第一款纯电动车 —日产聆风(Leaf),为后续 e-POWER 技术的开发奠定基础。
e-POWER诞生:
Note e-POWER打开了日产混动车型市场
2016 年:日产在日本市场推出了第一款搭载 e-POWER 系统的车型 —Note e-POWER。这款车的亮点在于其独特的动力传动系统:内燃机不直接驱动车轮,而是用于发电,电动机负责驱动车辆。这种设计带来了更高的燃油效率和出色的驾驶体验。
2017 年:Note e-POWER 在日本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日本最畅销的车型之一。消费者对其高效节能、平顺驾驶和低排放的特点给予了高度评价。
e-POWER进化:
Serena e-POWER极大的丰富了日产混动车型阵容
2018 年:日产继续优化 e-POWER 技术,提高系统的效率和性能。推出了搭载改进版 e-POWER 系统的 Serena e-POWER,这是一款多功能 MPV,进一步扩大了 e-POWER 技术的应用范围。
2019 年:日产在多个市场推广 e-POWER 技术,并计划将其应用于更多车型,包括 SUV 和跨界车。
e-POWER爆发:
奇骏e-POWER最为中国用户熟悉
2020 年:日产宣布将在全球范围内推广 e-POWER 技术,并计划在未来几年内推出多款搭载 e-POWER 系统的新车型。与此同时,日产开始在欧洲和亚洲市场推广 e-POWER 技术。
2021 年:日产发布了全新的奇骏e-POWER,这是首款在欧洲市场推出的 e-POWER 车型。奇骏e-POWER 结合了日产最新的技术成果,提供更高的燃油效率和更好的驾驶体验。
e-POWER展望:
2022 年及以后:日产计划继续优化和推广 e-POWER 技术,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效率和性能。未来,日产将推出更多搭载 e-POWER 系统的车型,包括电动 SUV、跨界车和紧凑型轿车。
二:达芬奇的鸡蛋
日产的产品环保理念是全方位的
我们了解了日产e-POWER系统的发展历史后,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这样简单的结构好像任何一家车企都可以采用。没错国内大量新能源车企采用的混动方案都是这种增程式结构的,其核心原因就是结构简单,故障率低,但效率确实都不怎么理想。日产早些年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虽然Note e-POWER非常成功,但也仅仅是在当时的年代以及小型低动力需求车型上的表现比较好,稍大级别的车型如果搭载e-POWER系统就会有明显的短板,如果装备大动力电机,车辆加速性能上去了,对于电能的需求就会增大,势必电池和发动机就要增加,如果不增加电池和车重,发动机就要增加功率,但在这样的搭配下无论如何也无法做到节能环保和动力体验的兼顾。
日产在e-POWER系统小型化集成化上体现了技术日产的实力
江湖人称技术日产,想必这些问题日产的工程师们早有预料。前几年大家还记不记得,日产解决了一个发动机技术领域的巨大课题,就是实现了机械结构可变压缩比。这项技术是每一个发动机工程师都想要攻克的超级技术难题,而经历可靠耐久性测试应用到民用领域只有日产实现了。我们可能很多人认为搭载可变压缩比VC-turbo技术的发动机是为了要省油可以省油,要动力可以有动力,但日产的工程师其实是为了将它应用在e-POWER系统上。要知道这个电的时代已经来了谁也挡不住。无论你压缩比如何变,燃油机的动力曲线已经很难和如今的电动机匹敌。但VC-turbo技术的高燃效和改变压缩比爆发后的高发电效率恰恰可以弥补这一点。
日产解决了发动机后,可以让奇骏这样级别的车辆继续采用小电池方案,同时还可以增加一组电机实现四驱,加之优秀的四驱电控技术依然保留了奇骏车型强悍四驱能力的产品特征。高效发动机、高效电池组、高性能电机,日产可以说将一个简单的技术结构中每个环节做到了精益求精,就像达芬奇画的鸡蛋一样。
三:相同答案不同的解题思路
相信未来我们可以见到更多搭载e-POWER系统的车型
我们在上一期内容里了解到,本田也是因为对于重量、电池、发电效率、可靠性等一系列技术问题导致i-DCD系统的失败,也是无法应用在中大型车辆上。日产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只不过日产给出的答题思路是将结构最简单化,并把每个环节做到最精益求精。e-POWER系统在这样的技术堆砌下形成了木桶效应成为了六边形战士。驾驶方面动力强劲响应迅速,体验方面四轮驱动脱困优秀平顺安静,能耗方面同等性能产品下具备极低能耗,便捷方面无需外接充电没有续航焦虑,安全方面电池容量小结构简单无安全风险。日产工程师通过对节能环保的理解,对产品设计核心诉求的剖析,研发出了精妙绝伦的e-POWER系统。在这里小编也想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我个人也认为增程式技术其实是混动技术非常高效的一种方案,结构简单、故障率低、安全系数高,但技术难点在于每个细分领域都需要有行业顶级的技术储备才能实现。
欢迎线上购买《汽车之友》杂志
北京时尚
成都杂志铺
扫码进店,线上购买,快递到家
获取更多图文咨询,欢迎关注《汽车之友》微信公众号
获取更多视频咨询,敬请关注《汽车之友》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