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周信/文 2月18日,采埃孚(中国)官微声明称,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安动力”)生产和销售的A8R50和A8R30两款自动变速器产品涉嫌侵犯其中国发明专利,采埃孚已向上海知识产权法院提起专利侵权诉讼,诉讼已进入法律程序。
这是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被国际汽车零部件巨头因专利侵权而起诉的又一个案例。面对汽车行业的新能源和智能化大变局,中外汽车零部件企业都在设法转型,而此次在驱动系统领域的交锋,让外界看到转型过程中存在的专利技术及市场份额冲突。
关于被采埃孚起诉一事,2月20日,经济观察报致电东安动力董秘,电话未接通。采埃孚亚太区一位发言人则向经济观察报表示:“此次针对东安动力提起的专利侵权诉讼,是我们在中国法律框架下,根据掌握的现有证据,对东安动力实施的潜在侵权行为所采取的正当维权活动,旨在保障自身合法权益免遭侵害,同时也是采埃孚集团运用知识产权助力企业发展的体现。东安动力涉嫌侵权的变速器产品销售量将在案件后续审理中具体确定。”
近两年,东安动力在8AT变速器领域迅猛扩张,同时占领了国内增程动力市场的绝大多数份额,发展势头相当凌厉。
在中国市场,采埃孚已全面布局乘用车和商用车领域,自2019年宣布全面本土化以来,采埃孚已在上海国产了8AT变速器。2月18日,采埃孚宣布正考虑拆分其电驱动技术部门,理由是电驱动领域竞争激烈与成本压力大。业务拆分后,采埃孚将重点转向商用车技术、底盘解决方案及工业技术领域,这意味着采埃孚的战略重心或发生重大转移。“面对激烈的竞争,采埃孚必须保持自身优势,不管是此次维权诉讼也好,还是其在中国市场的布局也好,都是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一位负责人向经济观察报表示。
东安动力动了采埃孚的蛋糕
资料显示,东安动力成立于1998年,是中国长安汽车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主要从事汽车动力系统的研发和生产,是目前自主AT变速器国内外销量第一的厂家。此次被采埃孚诉讼侵权的两款变速器,是东安动力在2022年4月发布的8速自动变速器产品,其中A8R50最大扭矩500Nm,重量76kg;A8R30最大扭矩300Nm,重量70kg。
8AT变速器作为自动变速器中的明星产品,此前该技术主要掌握在采埃孚手中。在乘用车领域,采埃孚与爱信、格特拉克并称为世界三大变速器供应商,8AT纵置变速器是采埃孚的招牌产品,广泛应用于宝马、沃尔沃等品牌。
对于采埃孚起诉东安动力一事,天津大学教授姚春德向经济观察报表示:“大概率是东安动力侵犯了采埃孚的知识产权,也抢了采埃孚的客户。”
采埃孚和东安动力的8AT变速器均为纵置结构。2019年3月,采埃孚宣布其8AT变速器(8HP)开始在上海工厂国产,并陆续为华晨宝马、奥迪、捷豹路虎、长城、江铃、日产等车企供货。
东安动力的A8R50和A8R30变速器,则主要应用于皮卡、轻型商用车和越野SUV上,如瑞风L6MAX、江淮T8PRO、悍途,北汽制造卡路里,以及全新212品牌的T01车型等。
其中,2024款江淮T8PRO是皮卡市场首款搭载东安动力8速自动变速器的车型,而2023款的江淮商用车型原本搭载的是采埃孚的8AT变速器。也是从T8PRO后,江淮旗下的皮卡悍途、商务车瑞风L6MAX,开始陆续换装东安动力的8AT变速器。销量数据显示,采用东安8AT变速器、在智能化方面升级的江淮皮卡,以年度6.27万辆的销量超越江铃皮卡,位列2024年皮卡销量榜第二名。
采埃孚的8AT变速器主攻乘用车市场,而东安动力的8AT变速器主攻商用车市场,两者之间是否存在明确的竞争关系?对此,上述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负责人表示:“以前东安动力的产销量少,(采埃孚)告侵犯产权的收益不大,但现在产销量开始变大了。另一方面,现在东安动力的8AT变速器出货量还不是很大,出于为将来考虑,(采埃孚)将隐患消灭在萌芽中最好。”
过去一年里,东安动力的变速器销量快速上升。2024年1月,东安动力变速器销量只有2177台,到了2025年1月份即达到 14228台,同比增涨553.56%。2024年12月,东安动力的变速器销量甚至高达2.75万台。
根据哈尔滨日报在2024年12月的报道,11月,东安动力的汽车变速器产品产量突破2.5万台,刷新了历史纪录,其中6AT变速器月产近1.8万台,主要销往国外;8AT变速器月产7000余台,主要供给国内车企。另据龙视新闻联播报道,搭载于江淮悍途上的东安动力8AT变速器,也在与20多个其他新项目匹配搭载中。
今年1月,东安动力发布关于2024年四季度获取定点协议的公告,新市场开发共获取 4家企业的5项新定点协议,巩固了其在传统动力、新能源增程、新能源混动、AT等领域行业的市场地位。
东安动力因增程起死回生
变速器并非东安动力的主要业务,以发动机起家的东安动力,在很长一段时里主要依靠供应传统燃油发动机生存。随着近些年国内燃油车市场萎缩,加上自身发动机技术老旧,东安动力曾一度面临倒闭的危机。
东安动力成立之初,由中国、日本、马来西亚“三国六方”投资兴建,先后引进了三菱的4G1系列、4G9系列电喷发动机、4G15涡轮增压发动机,在国产小型轿车和小型SUV兴盛时期,这些发动机曾在东南、奇瑞、华晨、哈弗等国产车中大量服役,撑起了国产汽车发动机的半壁江山。
自2013年起,国内小型车市场销量不断滑落,导致以小型车发动机业务为主的东安动力,面临巨大的经营危机。2013年,全国汽车销售2198.41万辆,同比增长13.87%,东安动力的动力总成销售却同比下降37.4%至11.45万台,营收下降31.2%至8.55亿元。
2018年前后,中国自主车企普遍进入从车型外观设计到发动机、变速器动力总成全面自主研发的阶段,此时东安动力的发动机技术已变得老旧,对比主流发动机,存在动力弱、油耗高、噪音大的问题,因此东安动力逐渐被自主车企抛弃。
2018年,在中国小型车市场竞争败北的三菱,开始考虑退出对东安动力的股权投资。2019年,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三菱商事株式会社、马中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决定从东安汽发(东安动力子公司)中退出,东安动力被并入中国长安汽车集团。当年东安动力销售发动机16.89万台,营收12.93亿元,同比下降28.62%,实现净利润556.97万元,同比下降86.97%。
走入穷途的东安动力,后因国内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再次遇到发展的良机。对发动机性能要求并不高的增程电动技术,成为一些新造车企业追逐的全新技术路线,而小排量发动机正是东安动力所擅长的。国内增程电动的主力玩家理想汽车,在2018年率先在理想ONE车型上使用东安动力的1.2L发动机。
此后增程电动车型的市占率越来越高,零跑、哪吒、岚图、阿维塔等车企都开始走增程路线,东安动力的增程动力系统一时间受到各车企的青睐。2月20日在华为鸿蒙智行举行的尊界S800技术发布会上亮相的尊界S800增程版,也搭载了东安动力的1.5T增程系统,这是一款售价超百万元的豪华车。
2023年,东安动力在国内独立汽油发动机企业和商用车市场的占有率位居第一,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增程动力市场占比近90%。2024年东安动力共销售发动机超36万台,销售变速器12.2万台。2025年,东安动力的销量目标为70万台,同比增长约40%。
采埃孚加快中国本土化转型
作为仅次于博世和电装的全球第三大汽车零部件巨头,德国采埃孚在传动系统、悬挂系统、安全气囊、商用车等方面有着领先优势,其中以变速器为代表的传动系统是其重要的业务。但在新能源、电动化时代,即便是采埃孚这样的国际巨头,也不得不进行艰难的转型。
2018年9月,采埃孚宣布,计划未来五年投资120亿欧元布局电动化及自动驾驶。2020年8月,采埃孚宣布将把乘用车传动技术事业部和电驱动事业部组建成一个新事业部,从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电驱动解决方案。新事业部于2021年成立,不再为内燃机传动系统研发部件,而是将聚焦长里程的混动和纯电动车辆。
但由于欧美市场向内燃机市场回归,以及电驱动领域的激烈竞争,到2024年8月,采埃孚宣布启动全球重组计划,计划在德国裁员1.1万至1.4万人。采埃孚在日前宣布正考虑拆分其电驱动技术部门,此后采埃孚将重点转向商用车技术、底盘解决方案及工业技术领域。
2020年5月,采埃孚以70亿美元收购了美国商用车技术供应商威伯科,后者成为其旗下新的商用车控制系统事业部,产品涵盖商用车传统驱动系统和电驱动系统。
2023年采埃孚销售额为466亿欧元,同比增长6.5%,其中主要增长动力来自商用车解决方案事业部,商用车业务在采埃孚集团中的占比约为17%,其有机销售额增长约20%,远超全球商用车市场15%的增速。
采埃孚的全球战略调整,在中国市场就有迹象。2023年9月,采埃孚在嘉兴变速器生产基地正式发布了为中重卡打造的全新“传盈”品牌自动变速器,并宣布该系列产品正式下线。
2024年10月的汉诺威国际交通运输博览会上,采埃孚宣布与福田汽车的合作进一步延伸至混合动力领域,采埃孚将负责开发适用于重型卡车的传胜二代新型混合动力变速器——TraX-on2Hybrid,并由双方的合资公司——采埃孚福田自动变速器(嘉兴)有限公司制造。
2024年,采埃孚在中国仅举办了一场媒体沟通会,且以商用车业务为主题。埃孚集团高级副总裁、采埃孚商用车解决方案事业部亚太区总裁于素杰提出了“3030目标“,即采埃孚在亚太市场的目标是2030年达成全球(商用车业务)销售额的30%。
早在2019年,采埃孚便在中国提出100%本土制造的目标。2023年,采埃孚中国销售额达81亿欧元,高于上年的77亿欧元,占其全球销售额的17.3%。
采埃孚虽启动了业务重组,战略重心或聚焦商用车领域,但并未放松对中国乘用车市场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投入。在中国,采埃孚正从“中国销售”“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开发”,并迈向“中国引领”的新阶段,加速全面的本土化战略,旗下几大事业部纷纷加大了在中国的投资。
2024年上半年,采埃孚成为首个获得上海L4级自动驾驶测试牌照的外资零部件企业;采埃孚汽车安全系统武汉公司乔迁新址并投产,该工厂是采埃孚在亚太区最大的安全气囊生产基地和其在中国的被动安全产品研发中心之一。
2024年下半年,采埃孚宣布武汉工厂将扩大原有汽车制动系统电子驻车卡钳产能,研发生产线控制动卡钳(EMB)等新产品;发布高速公路自动驾驶领航辅助系统RFA;位于上海安亭的采埃孚被动安全系统亚太区新总部大楼启用;采埃孚AKC第二代主动式后轮转向在其张家港工厂国产;采埃孚电驱动系统(沈阳)有限公司投入运营;采埃孚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宣布启动电子助力转向系统扩建二期投资。
面对这种这一至关重要的区域市场,采埃孚有意持续巩固并扩大其市场影响力,而采取法律手段消除竞争中的不利因素,也是采埃孚整体战略推进中的一个措施。
周信经济观察报记者
行业产业报道部记者
关注汽车产业发展,对新能源、储能及动力电池关注较多,擅长深入报道及行业分析。
联系邮箱:zhouxin@eeo.com.cn
微信号:zx13552437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