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云南频道
大理洱源人工种植的海菜花。罗新才摄
人民网大理2月21日电 曾经,在云南大理,被誉为“水质试金石”的海菜花只是天然湖泊里的水生物,只有水质较好的湖中才能生长。如今,通过科研人员的努力,大理的海菜花不但实现人工种植、走上大众餐桌,还开发出了系列深加工产品。
据上海交通大学高原特色健康食品(洱源)创新中心消息,目前,该中心成功开发出了包装零食类产品“海菜爽”和“海菜花茶”,随着这些产品推向市场,将有更多消费者品味到生态之花——海菜花的美味。
冰清玉洁的海菜花不但外表美丽,也是不可多得的生态美食。据了解,近年来,大理持续推进洱海保护治理,在洱海流域取缔了大水大肥作物,位于洱海之源的洱源县积极推动县域农业转型,实现海菜花人工试种成功,推广种植面积逾千亩。海菜花由此走上百姓餐桌,成为大理随处可见的一道时鲜蔬菜。
上海交通大学高原特色健康食品(洱源)创新中心主任岳进介绍,该中心自2023年在大理成立以来,通过技术攻关,解决了海菜花保鲜期短、不易长途运输的产业发展瓶颈,将海菜花贮藏保鲜期由2天提升至14天,推动海菜花远销全国十多个省市。此次推出的“海菜爽”和“海菜花茶”,预期保质期分别为6个月和1年,为大理海菜花的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们团队正联合洱源县政府寻求合作的企业,希望能把加工技术转化落地,推进洱源海菜花产业的发展。”岳进表示,基于海菜丰富的膳食纤维、总酚以及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中心未来还计划研发海菜花粉补充剂等功能性产品,进一步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符皓、迟晓娟)
洱源农户正在田里采摘海菜花。赵勇摄
洱源农户正在田里采摘海菜花。赵勇摄
海菜花煲汤。赵勇摄
凉拌海菜花。罗新才摄
“海菜爽”和“海菜花茶”。上海交通大学高原特色健康食品(洱源)创新中心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