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展+婚礼,这届年轻人真会玩,为你们点赞!
□冯华(二马头陀)
近日笔者偶然浏览朋友圈,看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书法展+婚礼”,不禁为之击节赞叹——这届年轻人真会玩!
2025年2月4日农历乙巳正月初七,甘肃庆阳。一场别开生面的婚礼让传统与创新悄然相拥。一对年轻的书法家将人生中最重要的仪式,化作一场名为“婚礼/书法联展”的艺术盛宴。美术馆的展厅里,墨香与喜气交织,宾客们既为爱情驻足,也为艺术流连。这场打破常规的婚礼,不仅是对文化根脉的深情回望,更是年轻一代对生活仪式感的浪漫重构。
庆阳美术馆三楼的“青山如是”展厅内,四壁悬挂的书法作品悄然诉说着千年文脉。这对书法界的“神仙眷侣”,选择用最贴近灵魂的方式定格婚姻。展厅被重新定义——入口处的篆书喜帖,墨色浓淡间勾勒出“青山如是”的誓言;仪式背景是一幅两人共写的巨制长卷,行云流水的笔锋里藏着相识十年的点滴;就连宾客的座椅旁,也错落摆放着他们从初遇至今的习作,楷书的克制、草书的奔放,仿佛爱情从青涩走向炽热的注脚。
2月4日上午,婚礼热烈启幕,玻璃穹顶外的阳光斜斜洒进展厅,映得遒劲或温婉的字迹如镀金箔。正如新人所言:“书法是时光的刻痕,而婚姻是此刻的笔锋落下。” 最动人的环节莫过于仪式上的“合笔”:新人各执一管狼毫,在丈二宣纸上共写“白首同心”。笔尖交错时,北碑的方峻撞上南帖的圆融,墨迹氤氲成一片山河。台下有白发书法家泪目:“这哪是写字?分明是把一辈子都揉进笔墨里了。”展览自婚礼当天持续至2月11日,转角处一幅早年临摹的《张迁碑》,旁边便是抄写的《诗经·关雎》,两张泛黄的宣纸在展墙上默默对话;展厅中央的玻璃柜里,朱砂小楷与洒金笺纸辉映的婚书上,指纹与墨色早已不分彼此。
当年轻人开始用书法写婚书、用展览办婚礼,或许正应了那句:“传统从未老去,它只是等待被重新点燃”——不是靠标新立异的形式,而是靠将文化血脉与个体生命紧紧缠绕的诚笃。这场被戏称为“书法婚博会”的活动,终是让众人看见: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不在故纸堆中,而在当代人鲜活的创造里。
我愿借此向两位新人送上祝福,并向这届年轻人致意——他们以笔墨为舟,载着千年的月光驶向未来;以婚礼为镜,映照出文化传承最动人的模样。当别人还在讨论“传统如何存活”时,他们早已用行动证明:传统从未死去,它只是进入年轻人的脉博重新跃动。
年轻这样的“会玩”,何尝不是一种深情的守护?何尝不是对先贤最赤诚的礼赞?让我们为这届年轻人喝彩——是他们,让书法有了温度,让婚礼有了厚度,更让这个时代,有了破茧而出的文化底气。
那些鼓吹书法消亡论的人大可放心了——请不必焦虑,书法从未死去,它依然活在我们每一届年轻人的血液里。
纯属个人观点,欢迎批评指正
本文作者微信
【说明:本文作者冯华(二马头陀),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书法秘笈主编】